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8.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欣赏鱼缸中的鱼 B.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C.到影院看电影 D.看到小孔成像
9.以下关于热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锅里的水烧开后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C.在严冬,冰冻着的衣服也可以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
D.冬季天气寒冷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10.如图中展示的是穿越公园的“隔音蛟龙”,这样的道路设计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1.长江三峡水库总容量约为3.93×1011m3,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多少t。
12.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13.《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红、_____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4.在夏天阳光下晒衣服,衣服很快就变干了,这是________现象;而在北方的冬天,即使在0℃以下,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有时我们还能在窗户的玻璃上看到一些冰花,你认为这些冰花应该是在窗户的________侧(选填“内”或“外”)。
15.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________.
16.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___的,要求学生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_________现象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三、计算题
17.有一个玻璃瓶质量为4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9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800g(已知水的密度p水=1.0×103kg/m3)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3)玻璃瓶装满密度为1.6×103kg/m3的蜂蜜后总质量。
18.狗和兔子同时从同一地点 O 出发,沿同一平直路运动到 B 点,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1)前 10s 内,狗和兔子谁运动得更快? (2)兔子在前 60s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 (3)狗和兔子经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四、实验题
19.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他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
(1)将托盘天平放于______上,移动游码至称量标尺_____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空玻璃杯的质量m0,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空玻璃杯的质量m0 =________g。
(3)给玻璃杯中装适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该水平面对应杯壁处做标记,测量出___的总质量m1。
(4)将石英粉全部倒出,给玻璃杯装水至标记处,测量出________的总质量m2。 (5)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6)这种测量方式所测得石英粉的密度比实际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0.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成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选填“I”“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其中_____遵循此成像规律。 (2)若将一个不透明小于透镜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另一侧的光屏上_____得到完整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
屏应向_____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从很远处向二倍焦距处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_____像移动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实验桌上准备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刻度尺和满足实验要求的若干根蜡烛A、B、C、D、E、F、G等。小阳选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小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8cm处,观察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发现只有蜡烛D可与其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观察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用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发现也只有蜡烛D可与其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量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阳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不当之处是:_____。
(2)图乙是观察温度计示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选填“1”、“2”、“3”)。 (3)改正错误后记录了下表的数据。小明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时间/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96 4 98 5 98 6 98 7 98 8 98 (4)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____)
(5)表格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水需要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6)如果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_。 23.以下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⑴如图甲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当增加试管中的水量时,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⑵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⑶如图丙所示,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的气体,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停止加热,会看到锤内壁和顶部出现少量的碘颗粒。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_____(高/低)。
24.小明想利用长木板、短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明设计了实验步骤,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1)如图甲组装装置,将小车放在A点,释放小车的同时,秒表开始计时,当小车运动到D点且碰撞挡板时停止计时,记录小车在AD段上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用刻度尺测出AD段的长度为s,将数据记录表中。
(2)根据公式v=s/t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请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B D B B C B D 二、填空题 11.93×1011 12.远离 减少 13.E 绿
14.蒸发 升华 内 15.能量 16.运动 惯性 三、计算题
17.(1)500cm3;(2)0.8g/cm3;(3)1200g。 18.(1)兔子(2)7.5m / s(3)20s 四、实验题
m1?m019.水平桌面 零刻度线 右 27.4 玻璃杯和石英粉 玻璃杯和水 ρ水,
m2?m0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