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 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 社会制约性 B. 永恒性
C.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 相对独立性
3.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 )。 A.卢梭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4.( )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A.教材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学大纲
5.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还是以( )为中心。 A. 社会 B. 活动 C. 儿童
D. 经验
6.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 环境因素 B. 遗传因素 C. 教育活动 D. 个体因素
7. 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差异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稳定性
8. 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 A. 知识表征 B. 原型启发 C. 心理定势 D. 功能因素
9.教师“双目微眯,嘴角微翘,面露微笑”是表示( )的面势语,是教师在工作中的表情常态。 A.兴趣 B.严肃 C.亲切 D.满意
10.“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对学生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这句话主要强调了素质教育的( )特点。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11.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描述的心理冲突是(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单趋冲突
12.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显现( )趋势。 A. 先慢后快 B. 倒U形曲线 C. 先快后慢 D. U形曲线
二、判断题
1. 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的特点。 ( ) 12.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 )
13. 教学过程就是进行智育的过程,教学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 ( ) 14. “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认知对情感的促进作用。 ( ) 15. “隐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 ) 16. 学习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才高。 ( )
17. 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使全班同学的学习风格趋于一致。 ( ) 18. 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有利于长时记忆。 ( ) 19. 灵感和顿悟属于发散性思维。 ( )
20. 教育现代化就是学校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 )
三、填空题
26. 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我国专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是_______和_______。 27. 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在全区中小学积极开展_______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质 量显著提升。 以上信息由云众教育提供,添加微信号1 36 29 47 71 59 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_______和规范字。
四、简答题
1. 简述你所了解的获取教学资源的方法或途径。
五、论述题
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六、案例分析题
31.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铁块重。”教师又问:“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这一教学案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