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析美国科学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作者:黄伟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17期
摘要: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多媒体技术融入科学教育,不仅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基础知识,拓展知识面,而且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本文以美国科学教育为例,概要式地展现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一线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方法,以期探寻提高我国科学教育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科学教育;多媒体技术;美国科学教材
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公民和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在中小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一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教育,不仅是传统教学的一次形式转变,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内涵式的提升。每一次成功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都是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细节、本质的挖掘,只有真正将科学知识以生动、简洁、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才能淡化学科间的界限,使得各门学科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体现科学的美感和魅力。 ● 多媒体技术在国内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时,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更能凸显出优势。例如,生物教学中的DNA的结构、负反馈模型,以及物理学上的核能、航天模型等内容,仅依靠口头教学、板书示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而借助一些PPT、网络动画、三维立体模型图等,都将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呈现操作细节,让科学探究能反复演练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地探究科学问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于一些教学中的教师示范实验、中小学校无法真实演练的大型实验等,以视频资料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逐帧地深入了解实验的操作规范、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技巧,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科学探究中重记忆、轻理解、忙于模仿、止于思考的弊端。
● 美国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