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两侧点焊相互错开,交叉进行。点焊完成后再进行加焊。焊接完成后,全面检查一下伸缩缝的平整度、直顺度、高程等项目,符合要求则解除锁定,拆除垫板、楔片等多余附件。放松后再进行一次平整度、直顺度繁荣检查,如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重新调整。
?浇筑保护带,伸缩缝形成 ①绑扎混凝土保护带钢筋网。 ②用空压机进行最后清理。
③处理桥面防水层与伸缩缝混凝土保护带的接头,膨胀止水橡胶带与防水层必须粘贴牢固。
④在浇筑混凝土前对伸缩缝两侧1~2m范围内的路面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覆盖保护,用胶带或塑料布将伸缩缝上口可靠的覆盖保护。
⑤浇筑伸缩缝两侧混凝土。
⑥混凝土养护: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带的强度、刚度及耐磨性,要求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要尽可能养生28天后在通车。
6.3.9.附属结构
1.桥台后背回填:桥台、挡墙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桥台后背回填的施工:在桩前挡墙外侧30米范围内采用级配砂石回填至桥头搭板下80厘米,上填80厘米厚石灰粉煤灰砂砾。
2.桥头搭板:桥面、挡墙及挡墙填土、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施工完毕,即可进行搭板施工。搭板钢筋混凝土按常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中,锚栓钢筋和伸缩缝处理要认真按照设计要求埋入。
3.钢筋混凝土地袱和缘石安装:地袱和缘石均在构件厂加工预制,运至工地后现场逐块进行安装。施工时,底部座浆要密实,地袱根部焊接要牢固,地袱及缘石平面位置和顶面高程要控制准确。
6.4.雨、污水管线工程
本工程新建雨水管沟总长L=2295.5m,雨水管线全部为柔性接口的钢筋混凝土Ⅱ级企口管,采用胶圈接口,150°砂基础,管径为D=500~1500mm。雨水方沟采用混凝土模块砌体方沟,断面尺寸为W3H=220031600。检查井76座,井盖采用重型铸铁五防井盖,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本工程新建污水管道总长L=1914m,污水管线为承插式钢筋混凝土Ⅱ级管,采用胶圈接口,150°砂基础,管径为D=400~700mm。检查井65座,井盖采用重型铸铁五防井盖,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污水检查井。
25
6.4.1.施工前准备工作
1.管线施工特点为平面相互交叉多,拟建规划管线竖向高差形成的相互制约多。因此,施工前应先进行测量放线、井室定位、做好施工围挡,确定合理开槽断面,重点核对各种管线间、管线与构筑物之间的控制关系,管线间各交叉点的高程,接入原有管道勾头处的平面位置 和高程极为重要。如有矛盾及时与监理、设计人员联系解决。
2.施工中根据现况交叉管道的种类、断面、槽宽来确定加固方式,管道断面大采用上吊架,下用支架共同加固;管道断面小如小管径给水、煤气、电缆等可采用单梁式或复合梁吊架加固。加固措施应事先经管理单位认可,并有防雨、防冻、防火、防碰撞措施,并经常维护。
3.管道交叉处理根据所交叉的管线位置,高程和管理单位要求,在设计管线完工后,可分别采用填砂、级配砂石、灰土夯实、砖砌体砌支墩、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基础配筋等措施处理,满足交叉管道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4.沟槽穿越道路,交叉路口时,应制定导行方案,不能导行时,根据道路的通行量及最大荷载,设计并架设施工临时便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施工便桥应设荷载标志、护拦及安全灯。
5.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不同的开槽断面,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6.4.2.土方开挖
1.沟槽深度在3m以内时,控制边坡为1:0.33,沟槽深度在5m以内时,控制边坡为1:0.5。
2.沟槽开挖边坡以不造成滑坡塌方为准,确保沟槽安全,当沟槽较深土质较差时,开挖边坡可调整到1:0.5—1:0.75。实际开挖边坡可根据现场条件和土质情况进行调整,井位基础的开挖与管道同时进行。
3.沟槽开挖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开挖,并采用分阶段分工作面进行围挡和沟槽开挖,尽量形成每个施工段同时具备管道开挖和回填的条件,减少土方的外弃和外运。
4.沟槽穿越现况道路、交叉路口地段,除对现况管线支撑加固外,为满足现场社会交通需要,必须减少开挖占路宽度,并进行导路施工,因此,过路段施工采用挖直槽,钢梁支撑,满铺过街钢板。
5.开挖方法除地下现况交叉管线部位及相邻地段用人工开挖外,其余采用开槽施工,机械开挖、人工清底:
26
?根据管道槽深选用挖掘机,满足挖深要求;
?机挖至槽底以上20cm左右由人工清挖,以防扰动基础;
?为保证支撑直槽的实现,应提前备好支撑材料,机械开挖与人工支撑紧密配合,减少亮槽长度,做到随开挖随支撑。
?开槽见底后,应及时约请建设、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验槽
?管线开挖途径的各个路口及主要单位机关出入口,视具体情况修建临时道路或分别架设汽车桥和人行桥,以确保道路畅通和出入方便。
6.在沟槽及井、坑边缘1m范围内不得堆放挖出土方,堆放应在指定地点并安排及时外弃。堆土的最大高度不超过1.5m。堆土严禁掩埋消火栓,各种地下管道的井盖及排水设施,不得掩埋测量标志,危及临近建筑物的安全。
6.4.3.地基处理
⒈设计管线应座落在原状土层上,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如遇地基土质差或基底落在填土层,开槽后需将填土层清除,换填级配砂石或2:8灰土至设计基底标高,分层碾压,压实系数不低于0.97。遇到软土、松土、扰动土层,土质不均匀或水浸泡等情况会同监理部门、设计单位及时研究确定处理措施并办理洽商手续。
⒉地基处理方法
?槽底超挖或扰动在15cm以内,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低于原状天然地基土;在15cm以上,可用石灰土分层处理,其相对压实度不低于95%。
?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土含水量较大时,在10cm以内可换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石处理;在30cm以内,但下部坚硬,经排水清泥后,换大卵石或块石,并用砂砾石填充空隙表面找平。
?槽底处理超过30cm以上深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地基处理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标准,满足和达到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6.4.4.管道安装
1.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基础与稳管
为确保管道施工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必须严格控制以下环节: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管材从管身到管口工作面尺寸、外观将直接影响接口性能,所用橡胶圈机械性能指标、截面、环径尺寸严格控制。
?基础强度均匀一致,高程准确。
?接口部位均匀,管道直顺,橡胶圈滚动距离一致,不扭曲。 ?严格控制回填土工序,确保安装后的管道不变形、移位。
27
2.施工工艺
? 根据本工程的条件,柔性接口管道安装方法采用千斤顶小车拉杆安装承插口混凝土管和吊链拉入法安管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混凝土管起吊对口→清扫承、插口工作面→套胶圈→安装对接水平传力装置→插口进入承口八字→顶拉滑动→插口小台进入八字。将拟安装管吊起至与已安装管的同轴心高度;清扫承插口工作面,承口内均匀涂抹非油脂的润滑剂,插口套胶圈,套好的胶圈要做到滑动距离一致,且平顺无扭曲。
?根据检查井的位置安装第一根管,由于首节管直接影响到整个管段的安装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其高程、中心直顺度;安管时管节承口要朝来水方向。
3.中心、高程控制:
中心与高程分两级控制,一级控制既操作过程的控制 :将中心控制桩投放到槽底,以控制中心的位置,高程桩设在槽帮下部管道流水面以上,间距不大于5m,挂纵线横线控制,二级控制即复核控制,在管段首、末节管及过程 中定期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检查。
4.砂砾基础
砂砾基础分步形成,第一步:在清槽、验槽后,铺设管底以下部分,并用机具压实平整,其高程控制应考虑通过试验确定的预沉量因素。第二步:在管道安装后,填筑其余部分,对于管道下60°三角区应使用专用工具确保夯填密实。
?砂垫层采用中、粗砂,按设计厚度铺筑。管道下60°三角区回填粗砂人工木夯夯实。
?砂石基础填筑选用天然级配砂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2mm,若采用碎石回填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5mm。
?每根管接口处承口下须保证有C1值的砂石垫层厚度。 5.管材质量控制
本工程管道为柔性接口,其阻水性能取决于接口质量,因此必须对管材质量严格控制,管身不得有裂缝、麻面等缺久,管口椭圆度误差必须满足接口间隙即胶圈压缩率的要求,接口工作面平整、光洁,确保接口正常工作。管材质量控制首先设人在加工厂家把关,逐根检查、记录、编号,确保不合格的管材不进入现场,为防止运输、存放过程的损坏,下管前逐根复查,确保不合格的管材不使用。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