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秦汉中原地区水井类型及地域分布探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12:20: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秦汉中原地区水井类型及地域分布探究

水井作为获取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方式,使得它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秦汉时期水井逐步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得到更广泛的运用。笔者将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中原地区①水井的地域分布状况同传世文献相互印证,以便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中原地区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一、秦汉时期中原地区水井的类型

对水井类型的分类研究,学术界诸贤做了很大努力。刘诗中《中国古代水井形制初探》认为中国古代水井的形制从发展趋势来讲是由浅井到深井。由土井到木构井,再到陶井和砖井。井口由土井小口到土井大口,陶圈井由小口到大口,而砖券井又是由大口变小口。②张子明《秦汉以前水井的考古发现和造井技术》将水井分为土井、竹圈井、陶圈井、木构井等。③黄渭金《刍议水井起源》认为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有木构方形浅井、圆形或椭圆形浅井,竹箍苇编浅井和木筒浅井,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圆形或椭圆形深井、木构圆形深井和木构方形深井等形制。④贾兵强《先秦时期我国水井形制初探》从水井形制方面将先秦水井分为方形井、圆形井和不规则形井,从建筑材料方面将水井分为木井、土井、竹井、陶井、瓦井和复合形水井。⑤这些分类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水井颇有启发。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依据笔者系统整理的考古发现的秦汉中原地区水井井圈的材质⑥,将其分为土井、陶圈井、瓦井、砖券井等。 土井。土井一般是土中挖井,井壁不需要另行加固。河南省新安县盐东村汉代仓库建筑遗址发现土井4眼,均为圆柱形,平面直径1.2米左右,兩侧有脚窝,最深清理19米。⑦

陶圈井。陶圈井是在建造土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制陶工艺的发展,陶圈井逐步推广。杨宽先生认为,大体上战国时代的“陶井圈”高而径小,西汉时期的“陶井圈矮而径大”。⑧陶

圈井的建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陶圈在已挖好的土井中叠筑起来,另一种是在挖井的过程中,随着井穴的挖深,逐渐在上面叠筑新的井圈,直至井挖好为止。河南省遂平县小寨汉代村落遗址发现陶圈井16眼。陶井圈呈筒状。直径0.75—1.1米、高0.28—0.38米、厚0.017—0.03米。外壁较直,饰垂直粗绳纹或稍细绳纹。内壁两头稍凹,为素面、麻点和方格纹。陶质大部分为沙质灰陶,也有泥质灰陶,有的里面羼有少量稻壳,一般都很坚硬,有的井圈上面有孔。⑨ 瓦井。西周时期就使用了瓦,春秋战国时期瓦的制作和使用迅速推广,秦汉时期,瓦的制作和使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形状都比较规整。⑩瓦井的建造方法是:先在地上挖一土井,然后用陶制瓦圈一节一节垒砌成筒状,直到一定深度的水位为止,土井与瓦圈外壁之间用土或碎陶片填实,构成瓦井。B11河南省泌阳县板桥村附近发现圆筒形瓦井1眼。井的筑法是特制的圆筒形,重叠相接而成,筒外饰斜绳纹,内壁素面无纹饰。B12

砖井。秦汉时期,发明了以长方形砖为主的小型砖,小型砖均是实心,呈长方形或正方形,长度为20—30多厘米。汉代大量使用的是长方形砖,长方形砖的长、宽、高有一定比例,一般来说,长与宽的比例是2∶1,宽与高多为4∶1。小型砖一出现,就被广泛应用。为增加券顶强度,又有专门用于发券的楔形砖和子母砖。B13砖被用于水井砌壁,出现了砖井。砖井的井壁更加坚固、光滑,井水更为清洁。河南泌阳板桥村附近发现砖井10口。就砖的结构分为5种,有3口弧形子母榫砖券井、3口弧形砖券井、1口竖立子母砖井、1口五角砖井和1口八角砖井及1口碎砖券井等。B14

水井作为人类创造的供水系统,早在4500年前的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需要和凿井技术的创新,中国古代水井建造材质由土井到木圈井,再到瓦井、陶圈井和砖券井。井圈的使用,既可防止井壁坍塌又可使井水清洁,有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二、秦汉中原地区水井分布地域差异

1949年以来,考古发现的秦汉中原地区水井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笔者曾对秦汉中原地区水井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B15,这里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但归纳起来以下地区均有秦汉水井的考古发现,如河南省郑州市的登封市、荥阳市、新郑市和中牟县;洛阳市西工区、新安县和孟津县;南阳市宛城区和邓州市、方城县、南阳县、唐河县、新野县、西峡县和淅川县;平顶山市鲁山县;濮阳市清丰县;三门峡市灵宝县;商丘市睢县;周口市扶沟县和西华县;驻马店市泌阳县、确山县、汝南县、上蔡县和遂平县;信阳市固始县和潢川县。从以上举例可以发现,河南省的18个省市辖区,除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开封、鹤壁等外,均有秦汉水井的发现。

从上述地区考古发现的水井来看,主要聚集分布在郑州、南阳、驻马店、信阳、洛阳、平顶山等地区,以黄淮平原西南部、环嵩山地区和南阳盆地最为集中。由此,归纳秦汉时期中原地区水井的地域分布有以下三个特征。

首先,河南南部、淮河上游的黄淮平原西南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镇和地区发现大量的秦汉水井,这一地区与汉代汝南郡大致对应。该地区发现的秦汉水井遗迹主要有:驻马店市泌阳县板桥古井、确山县安昌故城、汝南县灈阳故城、上蔡县西岸集遗址、遂平县小寨汉代村落遗址、汝南县慎阳故城、正阳县齐寨遗址、信阳市固始县凉亭遗址、固始县桃花遗址和潢川县胡围孜遗址。

其次,环嵩山地区秦汉手工业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水井。主要有:郑州市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登封市王城岗遗址、新郑市郑韩故城、新郑市摩托城汉代遗址、新郑市华瑞路汉代遗址、新郑市市直中学两周至汉代遗址、新郑市新建路派出所战国至汉代遗址、郑州市荥阳关帝庙遗址、荥阳后真村遗址、中牟县三官庙乡孙庄村、平顶山市鲁山县望城岗汉代冶铁遗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和孟津县新庄汉代烧窑遗址等。

最后,南阳盆地是秦汉水井遗迹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南阳市又是南阳盆地水井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南阳西南部邓州市、东南部唐

秦汉中原地区水井类型及地域分布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e8w99f3rt4yj364q360565jb3urvy0112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