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四章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2 17:44: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11.(2017·天津五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12.(2017·宜春二模)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底,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布尔什维克( )

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试图削弱其他党派的影响 C.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13.(2017·太原一模)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 )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方式存在分歧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的影响力变化

14.(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15.(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7)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16.(2017·江苏南通一调,17)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曾经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人们的震惊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宁( )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17.(2017·青岛模拟)托洛茨基在《俄国革命史》中认为,就在革命前夜,彼得格勒游行示威前夜,各革命团体(包括布尔什维克在内)都反对罢工,但是当纺织女工不顾一切指令,走上街头并向五金工人求援时,布尔什维克被迫跟进,出来号召工人罢工。这反映出( )

A.“十月革命”的条件已具备 B.“二月革命”很不彻底 C.“十月革命”在仓促中爆发 D.俄国民众竭力支持革命 [练纠错—提知能]

易错点1 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解不准确 18.《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易错点2 不能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5

19.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这些规定体现出( )

A.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范性 D.和平夺取、平稳过渡的必然要求

易错点3 混淆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措施等

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课练10 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1.C 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但他们的设想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的,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成功,C项正确。

2.B 材料中没有涉及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工人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D项错误。

3.B 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是实践上的突破与题干中的“从理论上突破”不符,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理论上的突破,故B项正确;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属于实践突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实践突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4.D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爆发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并非材料中所说的乡勇因为衣食之忧而起兵造反,故B项错误;张德彝的记述并非对当时情况的真实记载,故A项错误;材料对巴黎公社没有从客观实际进行分析,不利于国人吸取经验教训,故C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巴黎公社是一次“乡勇叛乱”,这说明张德彝没有认识到它实际是建立工人政权的首次尝试,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故D项正确。

5.D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法国)已由资本主义进为帝国主义,国内已形成伟大的工人阶级,所以才有此种壮烈的工人革命运动发生”。毛泽东从内部分析了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原因,即资本主义已获得较充分发展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并没有建立自己的阶级政党;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6.D 根据材料信息“高度灵活”“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可知,巴黎公社创立了无产阶级民主形式,这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故D项正确;巴黎公社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具备无产阶级性质,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其政权也不具备社会主义性质,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并不能作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故C项错误。

7.C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

6

员,这样人民才能真正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选C项。A项属于现象,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

8.D 解读图片信息,“新军攻占武昌”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A项错误;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B、C两项错误;两次革命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D项正确。

9.D 从材料中“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可分析出是指1917年俄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10.C 从材料中“前苏联宣传:当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有人称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无武装冲突”可分析出苏联解体前后对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的攻占冬宫的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考证。

11.C A项属于二月革命的结果;B项属于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发展方向;D项说法过于绝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及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为俄国社会转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C项。

12.B 材料中“临时政府……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说明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顺应民众对“面包和和平”的要求,因此被民众抛弃,B项符合题意。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故排除C、D两项。

13.(1)目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大思想理论。(6分)

(2)作用:扩大公民选举权;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或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系:相互促进,即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7分)

(3)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实践: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6分)

(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分析;第二小问根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归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例子回答。第(4)问,紧扣材料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14.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的反动军队,造成他们的反扑;二是没有全部没收法兰西银行的资产,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说明法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当时法国的无产阶级还缺乏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历史条件,即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才是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另外,公社对团结农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发动广大农民,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12分)

解析:开放性历史论述试题在高考评卷时,分观点、论证层次、语言三个方面赋分。首先必须准确无误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观点时,必须有概括性的表述。其次,史实应准确,论证应充分,且史实能充分支持观点。第三,应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从材料信息看,马克思从许多角度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首先分析这些原因的合理性。其次,应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角度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就当时的生产力而言,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后,运用史实进行评述。

[加餐练]

7

[练模拟—明趋势]

1.C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选C项。此时,工人运动还未走向国际联合,故A项错误;B、D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2.D 材料信息反映了19世纪时资本家的剥削已经具有国际性特点,因此,只有实现国际联合才能争取到自己的利益,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中“以更低工资招聘法、德、比等国工人来取代英国工人”无逻辑关系,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主旨无关;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3.A 本题考查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851年”、有人预备提前宣判资本主义死刑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指的是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它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而迅速蔓延,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而且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理想蓝图”,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反封建斗争,巴黎公社革命发生于1871年,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4.C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马克思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对立”“阶级觉悟”“对抗”等可知,其重点阐述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产生的原因,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的历史趋势,故D项错误。

5.B 马克思的这段话,主要是讲世界市场开拓以后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巨大变化,而不是讲阶级斗争学说、政党理论、消灭私有制等内容,“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则表明了全球化思想,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6.D 巴黎公社革命发生于1871年,A项错。里昂工人起义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故B项错;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提出了“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表明法国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马克思说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D项正确。

7.C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意义。据材料信息“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可知,巴黎公社并未消除选民在职业上的限制,且未体现性别上的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公社委员会的组成可知,巴黎公社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公社委员会实现了权力集中,故D项错误。

8.C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从材料中“应付给业主的抵偿数额”可看出巴黎公社并没有主张立即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所以巴黎公社政权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是武装革命,并非和平性质的,材料只是规定对逃亡资本家工场的处置方法,故B项错误;由材料“巴黎公社将逃出巴黎的企业主所遗弃的停工工场移交工人生产协会”可判断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性质的政权,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

9.A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公社委员会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最能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原则,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都不能体现,排除。

10.A 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比较复杂,说明巴黎公社群众基础比较广泛,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公社委员会中工人比例最高,故B项错误;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民族统一战线和民主选举,故C、D两项错误。

11.D 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是由俄国社会自身的矛盾引发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项符合题意。

12.A 由“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到“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说明布尔什维克就农民土地问题缺乏成熟的考虑,故A项正确。

13.C 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宣告政权完全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这样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就此消失,针对形势的变化,列宁及时改变斗争策略,提出“夺取政权”的口号,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故排除。

14.B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四月提纲”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

已基本完成,应对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故B项正确。

15.A 从材料中“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信息可知,列宁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这有利于俄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选A项。列宁旨在强调二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影响,故B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C项中的“随时”表述不当,排除;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但列宁于1917年4月回到彼得格勒,二月革命没有列宁的领导,故D项错误。

16.B 从材料信息看,列宁归来后,不但没有“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反而还提出新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国内发表《四月提纲》。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明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列宁同莫洛托夫都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C项错误。

17.C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由“就在革命前夜,彼得格勒游行示威前夜,各革命团体(包括布尔什维克在内)都反对罢工”和“布尔什维克被迫跟进”可知,布尔什维克党对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没有进行周密的策划,而是在群众罢工的推动下进行武装暴动,即十月革命在仓促中爆发,C项正确。A项违背史实;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纺织女工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罢工的,无法体现她们(民众)对革命的态度,故D项错误。 [练纠错—提知能]

18.B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材料“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反映出以圣西门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的局限性,这进一步说明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9.A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性质认识不清。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B项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项中的“继续”说法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是暴力革命,D项错误;材料“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体现了走向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A项符合题意。

20.D 由题干材料“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集权”等信息可知,此文献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俄国二月革命无关,因为英国议会在革命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美国内战时议会制已存在,俄国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排除A、B、C三项。

9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四章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ektj31rm455t2h95x553fre38hic90119s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