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题2:常见路面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理论1学时,实务3学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4:09: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②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缝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的反射。 (3)预防措施

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

②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铣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布、搁栅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

(4)处治方法

①缝宽小于2mm时,可不作处理。

②缝宽大于2mm时,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须先清除缝内垃圾,缝边碎粒,并保持缝内干燥。灌缝后撒粗砂或3~5mm石屑。

9、沥青路面出现车辙、搓板质量问题(完成) (1)车辙 ①现象

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往往拌有隆起,(如图所示)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在实施渠化交通的路段或停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

②原因

A.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或沥青质量不好。

B.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

C.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未充分压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

③预防措施

A.粗集料应粗糙且有较多的破碎裂面。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

B.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选用合适标号的沥青,针入度不宜过大。

C.施工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分别达到98%和95%或96%。

D.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抗车辙能力。但在选用时,需兼顾高低温性能。

E.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时,沥青面层每层的厚度不宜超过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的3~4倍。否则较易引起车辙。

④处治方法

A.如仅在轮迹处出现下陷,而轮迹两侧未出现隆起时,则可先确定修补范围,一般可目测或将直尺架在凹陷上,与长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处可确定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沿轮廓线将5~10cm宽的面层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削,槽壁与槽底垂直,并将凹陷内的原面层凿

20.3~0.6kgm毛,清扫干净后,涂刷粘层沥青,用与原面层结构相同的材料修补,并充

分压实,与路面接平。

B.如在轮迹的两侧同时出现条状隆起,应先将隆起部位凿去或铣削,直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将波谷处的原面层凿毛,清扫干净后涂刷

0.3~0.6kgm2的粘层沥青,再铺筑与面层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

平。

C.若因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等原因引起车辙时,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重新铺筑。新修补的基层应有足够强度和良好的水稳性,坚实平整;如原为半刚性基层,可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碎石修筑,但其层厚不得小于15cm。修补时应注意与周边原基层的良好衔接。

D.对于受条件限制或车辙面积较小的街坊道路,可采用现场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其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可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确定。

(2)搓板 ①现象

路表面出现轻微、连续的接近等距离的起伏状,形似洗衣搓板。虽峰谷高差不大,但行车时有明显的频率较高颠簸感。

②原因

A.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偏细,沥青用量偏高,高温季节时,面层材料在车辆水平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变形。

B.铺设沥青面层前,未将下层表面清扫干净并喷洒粘层沥青,致使上层与下层粘结不

良,产生滑移。

③预防措施

A.合理设计与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

B.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须将下层顶面的浮尘、杂物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保证上下层粘结良好。

C.基层、面层应碾压密实。 ④处治方法

A.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引起的不很严重的搓板时,,应将其完全铣削掉,并低于原

20.3~0.6kgm路表,然后待开挖表面干燥后喷洒粘层沥青,再铺筑热稳定性符合要求的

沥青混合料至与路面平齐。

B.因上下面层相对滑动引起的搓板,或搓板较严重,面积较大时,应将面层全部铲除,并低于原路面,其深度应大于用于修补沥青混合料最大集料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清除下层表面的碎屑、杂物及粉尘后,喷洒0.3~0.6kgm的粘层沥青,重新铺筑沥青面层。

C.在交通量较小的街坊道路上,可采用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找平或进行小面积的修补。

d属于基层原因形成的搓板,应对损坏的基层进行修补。 10、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度不合格 (完成) (1)现象

压实未达到规范要求。在压实度不足的面层上,用手指甲或细木条对路表面的粒料进行拨挑时,粒料有松动或被挑起的现象发生。

(2)原因

①碾压速度未掌握好,碾压方法有误。

②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有焦枯现象,沥青丧失粘结力,虽经反复碾压,但面层整体性不好,仍呈半松散状态。

③时面层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沥青虽裹覆较好,但已逐渐失去粘性,沥青混合料在压实时呈松散状态,难以压实成型。

④雨天施工时,沥青混合料内形成的水膜,影响矿料与沥青间粘结以及沥青混合料碾压时,水分蒸发所形成的封闭水汽,影响了路面有效压实。

2

⑤压实厚度过大或过小。 (3)预防措施

①碾压时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行进速度须慢而均匀。 ②碾压时驱动轮面向摊铺机方向前进,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

③沥青混合料拌制时,集料烘干温度要控制在160℃~180℃之间,温度过高会使沥青出现焦枯,丧失粘结力,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性和整体性。

④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碾压温度过低会使沥青的粘度提高,不易压实。应尽量避免气温低于10℃或雨季施工。

⑤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0cm,最小厚度应大于集料最大粒径1.5倍(中、下面层)或,2倍。压实度应符合规定。

(4)处治方法

压实度不足的面层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病害,一般应铣削后重新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

11、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水损害质量问题 (完成) (1)现象

病害基本上发生在雨季。开始时路面呈现小块网裂,以后面积逐渐扩大。严重时基层往上冒白浆、路面下沉。当沥青粘附性损失时,沥青层松散,并拌有坑槽。

(2)原因

①压实度不足,沥青层空隙较多,渗水严重。 ②路面横坡较小,排水不畅,路面积水。

③排水设施不完善,未能及时将路表面雨水、结构层内的滞留水排出路外。 ④没有有效的措施防止中央分隔带和路侧绿地的渗水流入沥青路面结构层。 ⑤高速、重车的反复作用产生的动水压力是导致水损害的重要外在原因。 (3)预防措施

①切忌过分追求高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应采取切实措施,使沥青面层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压实度,甚至更高,如98%,以减少沥青路面的空隙率,避免或减少水损害。

②做好排水设施配套工作

a路面横坡宜大于1.5%,当路幅较宽时(如单向三车道以上),横坡需放大,最好采

课题2:常见路面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理论1学时,实务3学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esrt168bq9kcek7h0vd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