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红外热像仪主要用于( A )。1
(A)寻找被困人员(B)水质分析(C)检测气象(D)可燃气体检测 65、热像仪不用于黑暗、浓烟条件下(D)。1 (A)观测火源及火势蔓延方向 (B)寻找被困人员 (C)监测异常高温及余火 (D)探测被埋压人员的位置
66、目前最先进的红外热像仪,其温度灵敏度可达(A)℃。2 (A)0.05 (B)0.06 (C)0.08 (D)0.1
67、救助型热像仪一般在红外方式下具有的显示模式中,错误的是(D)。3 (A)白热(B)黑热(C)伪彩色(D)红热
68、红外热像仪利用探测仪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热红外线形成的图像称为(B)。2
(A)光图像(B)热图像(C)光热图像(D)红外图像
69、红外测温仪采用电源为9V碱性电池或镍镉电池时,连续使用时间可达为(D)h。1
(A)10(B)20(C)30(D)60
70、下列关于热像仪使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2 (A)操作中严禁将热像仪与其它东西碰撞。
(B)仪器较长时间停止使用时,应将电池从仪器中取出,以免电池泄漏。
(C)长时间直接观测燃烧或熔化的金属、熔化的玻璃、高压电弧和太阳等目标,对红外热像仪不会产生影响。
(D)禁止使用易磨损的布料或任何有机溶剂对设备进行清洗。 71、下列关于漏电检测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1
(A)探测时无须接触电源并随着与漏电电源距离的接近,报警频率增加。 (B)利用漏电检测仪进行探测时,必须接触电源。 (C)漏电检测仪对直流电不起作用。
(D)高压场合应选用低灵敏度或目标前置式漏电检测仪。 73、下列关于漏电检测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1
(A)漏电检测仪主要用于火场或其他抢险救援现场确定是否漏电或确定漏电的具体位
置。
(B)利用漏电检测仪进行探测时,必须接触电源。 (C)漏电检测仪对直流电同样起作用。
(D)高压场合应选用高灵敏度或目标前置式漏电检测仪。
75、(A)缓降器由速度控制器固定,绳索可上下往返,不需人力辅助控制。1 (A)往返式(B)自救式(C)制动式(D)摩擦式
76、(B)缓降器不能往返使用,其绳索固定,速度控制器随使用人从上而下,下降速度由人控制。1
(A)往返式(B)自救式(C)制动式(D)摩擦式 77、缓降器下降速度均应在(B)m/s之间。2
(A)0.10~0.16(B)0.16~1.5(C)1.5~2.0(D)2.0~3.0 78、下列关于缓降器维护保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2
(A)发现缓降器存在故障或存在质量的疑问时,就必须停止使用。
(B)缓降器达到最高使用次数时,要拆卸检查,全面清洗,注油、更换配件。 (C)使用后,应清除缓降器上的灰尘和泥土等脏物,必要时可用淡水清洗缓降滑带,晾前应当拧水,晾时避免烈日曝晒。
(D)缓降器摩擦轮毂内严禁注油,以免摩擦轮打滑而造成滑降人员坠落伤亡事故。 79、下列关于缓降器维护保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2
(A)缓降器禁止与油脂、酸类、易燃品及有腐蚀性的物品混放在一起。 (B)缓降器达到最高使用次数时,要拆缷检查,全面清洗,注油、更换配件。 (C)使用后,应清除缓降器上的灰尘和泥土等脏物,必要时可用淡水清洗缓降滑带,晾前应当拧水,晾时避免烈日曝晒。
(D)缓降器摩擦轮毂内严禁注油,以免摩擦轮打滑而造成滑降人员坠落伤亡事故。 80、救生软梯一般长15m,重量小于15kg,荷载1000kg,每节梯磴荷载150kg,最多可载(D)人。1
(A)1(B)2(C)4(D)8
81、下列关于救生软梯维护保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1
(A)救生软梯要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不得随意存放,以免影响救生软梯的使用性能。
(B)救生软梯要保持清洁状态,受到污染时,要用洗衣粉进行清洁,放到太阳下暴晒
晾干。
(C)救生软梯受到高温、火焰作用,以及接触到酸碱液体时,要停止使用,立即淘汰。 (D)经常对救生软梯进行检查,防止虫蛀和霉变。 82、下列关于救生软梯维护保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1
(A)救生软梯要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不得随意存放,以免影响救生软梯的使用性能。
(B)救生软梯要保持清洁状态,受到污染时,要用洗衣粉进行清洁,放到太阳下暴晒晾干。
(C)新购入的救生软梯,要有产品合格证书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D)救生软梯受到高温、火焰作用,以及接触到酸碱液体时,要停止使用,立即淘汰。 83、下列关于救生软梯使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1
(A)救生软梯垂下的路线应当没有障碍物和可能喷出浓烟、火焰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爆炸、触电等危险场所。
(B)为防止救生软梯悬挂处发生位移,要在救生软梯悬挂处设置专人进行保护。 (C)利用救生软梯疏散人员时,要向被救助人员讲清操作的方法和要求,并设置安全绳保护。
(D)使用救生软梯的人员可以越级攀登,但双手要全握梯磴。
84、扑救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时,消防车的作战位置应设在与燃烧区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A)方向。1
(A)上风(B)下风(C)侧下风(D)任意
85、扑救易燃液体和其它有可能发生流淌燃烧的火灾,消防车的作战位置应设在火灾现场的(C)。1
(A)上风(B)下风(C)相对高处(D)相对低处 86、同一分水器前的水枪阵地标高差不宜超过(B)m。3 (A)5(B)10(C)15(D)20
87、两支水枪间的距离相距(D)m以上时,不宜合用分水器。2 (A)20(B)40(C)60(D)80
88、下列关于分水器设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2 (A)同一分水器前的水枪阵地标高差不宜超过20m。 (B)进入闷顶的水枪,不宜与室外地面水枪合用分水器。
(C)两支水枪间的距离相距80m以上时,不宜合用分水器。 (D)实施向纵深进攻的水枪,不宜与室外水枪阵地合用分水器。
89、在宽大的车间、仓库和大厅等建(构)筑物内灭火时,为防止屋顶塌落或其它物体坠落伤人,消防人员不应站在建(构)筑物内的中间,应依靠(C)设置水枪阵地。2
(A)防火墙(B)防火门(C)承重墙(D)防火卷帘
90、泡沫炮阵地的选择通常在距离燃烧区或燃烧物体位置适当的上、侧风方向,泡沫炮上倾角宜保持在(C),避开有可能发生爆炸的部位。2
(A)10°~15°(B)20°~30°(C)30°~45°(D)45°~60°
91、在宽大的车间、仓库和大厅等建(构)筑物内灭火时,为防止屋顶塌落或其他物体坠落伤人,转移阵地应依靠(C)设置。1
(A)防火墙(B)防火门(C)承重墙(D)防火卷帘
92、下列关于枪(炮)阵地转移要求及注意事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1 (A)观察建筑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险情,立即向消防员直接下达撤退或转移阵地的命令,以免造成伤亡事故。
(B)易燃建筑区火灾,极易出现飞火,引起新的火点,或因风向突变,急需转移阵地。 (C)转移阵地不能在堆垛、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上、卧式压力储罐的两端设置。 (D)转移阵地可以在堆垛、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上、卧式压力储罐的两端设置。 93、消防人员在选择泡沫和干粉枪的灭火阵地时,应遵循在(A)设置的原则设置灭火阵地。1
(A)上风或侧上风(B)下风(C)侧下风(D)任意方向 94、( A )通常以轮训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1
(A)按建制训练(B)跨区域训练(C)实地训练(D)基地训练
95、(A)是以建制单位为基本训练单位组织实施训练的一种组训形式,是部(分)队常用的组训形式。1
(A)按建制训练(B)按兵龄分训(C)按专业分训(D)基地训练
96、(C)是指按专业性质同类相对集中编组进行训练的一种组训方式,通常用于专业技术基础训练。1
(A)按建制训练(B)按兵龄分训(C)按专业分训(D)基地训练
97、(B)是对新老兵和士官分别进行编组,按各自的训练内容,进行不同进度训练的一种组训形式。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