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食品毒理学大纲-孙智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4 11:37: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致畸试验)、出生前和出生后发育毒性试验。

第9章 食品中化学物的化学致癌作用(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外源性致癌的基本原理。掌握致癌实验的基本方法。 重点:实验动物的喂养。难点:肿瘤发生率与其它影响因素的关系问题。 9.1 化学致癌机制 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进展阶段。 9.2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IARC分类、根据致癌机制分类。。

9.3 哺乳动物致癌试验、试验动物、剂量选择和动物数量、染毒途径、试验期限、

观察和结果分析。

9.4 食品成分与肿瘤、能量和有关因素与肿瘤、碳水化物与肿瘤、脂肪和胆固醇与

肿瘤、蛋白质与肿瘤、酒精与肿瘤、维生素与肿瘤、矿物质与肿瘤、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与肿瘤。

第10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免疫毒性(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机体免疫系统工作的原理。掌握免疫毒理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重点:外源性化合物抑制免疫力的机制。难点:免疫实验的实验设计。 10.1 机体的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10.2 外源性化合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抑制、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外源性

化合物对免疫系统作用特点、外源性化合物免疫抑制机制、食品中化学物对免疫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0.3 化学致癌物引起的肿瘤免疫。

10.4 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免疫毒性检测方案、免疫抑制的检测方法、超敏反应

的检测方法、免疫毒理学研究中应考虑的问题。 10.5 检测食品中化学物免疫毒性的常用方法。

第十一章 体外试验与新生物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技术方法在传统毒理学中的运用。掌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

重点: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难点:细胞程序死亡的检测方法。 11.1 体外试验 概述、体外试验系统。

11.2 哺乳动物细胞制备和培养 概述、基本技术、培养细胞的定量、污染鉴定、生存指标、细胞特性鉴定、细胞培养在食品毒理学中应用。

11.3 亚细胞组分制备及其检测方法、基本技术、微粒体的制备、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5

的测定方法、线粒体的制备、线粒体功能的测定。

1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PCR技术、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检测方法、

毒 理学中的mRNA定性与定量的测定方法、转基因动物、基因芯片技术。

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4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毒理学评价的基本概念。掌握毒理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重点:毒理学评价的基本方法。难点:通过实验如何评价某种食品的安全性。 12.1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发展进程、 基本概念、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发展进

程及意义。

12.2 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试验前的

准备工作、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具体规定、初步工作、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12.3 食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价。

12.4 联合国机构对食品中农药和兽药的安全性评价概述。

12.5 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GM食品的安全性问题、GM食品安全性评

价原则、方法和内容、GM食品标识和名称问题。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基本要求,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期末50%,期中20%,考查30%。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及网站

参考书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以下格式同) 2、吴谋成 孙智达。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07 3、刘谦。生物安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02

4、杨洁彬。食品安全性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01 5、刘程。当代新型食品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12 6、张桥。卫生毒理学基础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01

7、Suzanne ,Introduction to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Food, Nielsen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diana

撰稿人:孙智达 审稿人:王承明

6

附件2: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示例(供参考)

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编码: 总学分:

3103000022-23 1.5

课程名称: 学时:

有机化学实验 90

课程英文名称: 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 应用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该门课程在有机化学理论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中巩固认识有机物性质并验证有机理论,学习有机物的合成、分离、分析及天然有机物的提取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有机化学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使用方法,为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合成、分离提纯及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合成、分离提纯,天然有机物的提取技术。 ……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 号 项目 名称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目的与内容 目的:掌握回流、脱色和减压过滤技术及巩固重结晶、熔点测定等操作技术。 内容:用乙酸和苯胺制备乙酰本胺。 目的:掌握分水、洗液、萃取操作及巩固常压蒸馏、分馏技术。 内容: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酯 … 目的:掌握索氏提取的方法和技术,薄层层析技术 内容: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辣椒红素,用薄层层析法分离辣椒红素 … … … … 8 综合索氏提取器、 … 8 10 学时 实验 性质 主要仪器 设备 1 基础 减压泵、过滤装置、必修 熔点仪回流装置 2 乙酸丁酯的制备 基础 蒸馏及分馏实验装必修 置、分液漏斗 … … … … 从红辣椒9 中分离辣椒红色素 … … 必修 薄层板 7

目的:综合运用有机合成多步反应的技术与操14 作。 20 设计减压与水蒸气蒸馏药物合成 内容:药物尼群地平的合成与提纯,用IR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 选修 装置 四、教学方式及考核办法

教学方式:讲授与指导相结合开展实验指导。实验前进行简单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的讲授,实验过程中进行操作规范指导。

考核办法:实验成绩实行考核制。实验操作占80%,实验报告的书写与规范占20%。实验操作成绩根据操作者的规范与否和熟练程度以及实验结果综合考察,按A、B、C、D、F等级记分。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实验者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步骤的条理性、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实验数据处理正确与否。综合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计算课程成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焦家俊.有机化学实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 http://wxyjhx.col.ynu.edu.cn/

执撰稿:马敬中 审稿人:陈长水

附件3:实习教学大纲示例(供参考)

××××实习大纲

课程编码: 实习时间: 学分:

8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目的:明确该实习环节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及主要技能要求。

任务:明确该实习环节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及实习学分和实习总计时间。

二、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将整个实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实习阶段,并分别明确各实习阶段的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及要求,实习周各阶段时间以天为单位。

三、实习方式与场所

主要说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实习教学,明确实习场所应具备的条件。

四、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应详细说明考什么、如何考及各项考核成绩在实习总成绩中的比例。

五、实习要求

主要明确实习组织纪律等方面的要求。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周科衍,吕俊民.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撰稿人: 审稿人:

9

搜索更多关于: 食品毒理学大纲-孙智达 的文档
食品毒理学大纲-孙智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f0bx3xt833j4le875n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