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3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
前后溜连接千斤的同时,用过架推移千斤顶,顺槽回柱机拉,三者协调动作,即可完成前工作溜头(尾)的移置工作;由于过渡架采用滞后支护方式,此时,顺槽回柱机拉紧不动,降架一定幅度,收缩推移千斤,即可完成过渡架的前移。
7、移转载溜、破碎机和皮带:工作面每推进12米,利用转载溜自身千斤油缸前移转载溜和破碎机;皮带机机尾采用皮带机机头涨紧装置前移一次,必要时均利用顺槽回柱机配合前移。
8、缩皮带:工作面每推进60--80米,顺槽皮带机机尾采用皮带机机头涨紧装置配合顺槽回柱机前移一次,顺槽皮带每缩一次缩60--80米。
9、清理浮煤:机组割过煤后,要将支架推拉千斤处及支架底座前的浮煤攉入溜内,清理干净,为移架、推溜作好准备;放顶煤后,要将架间浮煤清理干净,为拉后溜作好准备。
(二)、综采放顶煤工艺
初采推进8米,开始放顶煤,末采距停采线12 米停止放煤,两端头各两架始终保持不放煤。
放煤方式:双人分段间隔单轮放煤,甲放单号架,乙随后间隔两架放双号架,最后放完后,可再顺序放一遍,以提高对顶煤的回收率。
放煤顺序:放煤与割煤平行作业,即割煤超过中间架后,从中间架开始与机组运行方向反向放顶煤。
放煤步距:1.2 米。 对放顶煤工艺的要求:
1、放顶煤点距机组截割点不得小于15米,严禁割煤与放顶煤交错进行,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应停止割煤,待顶煤放尽后再开机割煤。
9
15103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
2、必须将采高控制在2.0米以上,机头、机尾20架放煤插板距后溜高度不低于0.5米,中间架部分不低于0.6米,放顶煤段工作面后溜成直线,严禁在弯曲段放煤。
3、放煤前先检查后溜的运行情况,支架内的管路是否吊挂合理,放煤挡板是否关闭,尾梁有无自降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放顶煤工应站在架间人行道内操作,两眼紧盯放煤口,放顶煤时先收放煤插板,待煤量减小时再摆动尾梁,严禁先摆动尾梁,再收放煤插板,以防卡死后溜或蹩坏放煤挡板及油缸。
5、放顶煤时严禁一人同时放两架或两架以上的煤。要控制好煤量,以防涌入架内或压住后溜。
6、放顶煤时如遇大块或放不下的顶煤,应伸放煤插板或摆动尾梁或升降后立柱破碎大块或顶煤。
7、放顶煤时不能一发现矸石就关闭放煤口,只有发现1/3矸石涌出或大块矸石挡在放煤口上时,才能立即关闭放煤口。
8、放煤中要进行喷雾降尘工作,一旦无水,要立即停止放煤进行处理。 9、放煤插板处于伸出状态时,不得操作尾梁破碎溜中大块煤、矸石。 10、每架支架放完煤后,要根据采高调整好尾梁与顶梁的夹角,尾梁与铅垂线的夹角越小,受力状态越佳,并将放煤插板伸出关好,但一定要注意放煤插板与后溜的高度不得小于0.5米。
11、后溜司机应时该注意观察后溜的出煤情况,根据煤溜情况判断后溜是否堵塞,发现堵塞立即停溜,通知放煤工处理后再恢复生产。人员进入尾梁下处理后溜、支架或其它问题时,必须闭锁后溜,以防意外。
12、放煤工要根据顶板、煤帮变化及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经队领导同
10
15103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
意后,在顶板破碎或片帮严重地段可少放顶煤。
13、生产副队长负责顶煤回收工作,顶煤回收率不得低于75%。 (三)、工艺顺序
采煤机机头(尾) 自开缺口斜切进刀 向机尾(头)全长割煤 移支架及时支护 推移前工作溜 放顶煤 拉移后工作溜。
第四章 顶板管理
一、顶板管理方法
工作面采用95架ZF4000--17/28型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和4架ZFG4800--18/29型支撑掩护式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共99架呈单列式布置覆盖全长工作面管理顶板,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支架说明
(一)、工作面支护方式:两端头ZFG4800—18/29型过渡架采用滞后支护方式;中部架ZF4000—17/28型液压支架采用及时支护方式。液压支架有关技术特征见表——2。
(二)、支护强度校核
按八倍采高顶板岩体重量所需工作面支护强度校核:
工作面平均采高2.4米,最大采高2.6米,八倍采高顶板厚度为20.8米,平均容重为2.6t/m3,每平方米所需支护强度P=20.8×2.6=54.08t/m2 。
按1.5米一架液压支架计算达到最大控顶距4.680米时,实际所需每架支架的支护强度为:
P=54.08×103×9.8×10-6=0.529Mpa
11
15103综放工作面作业规程
已知 ZF4000/17/28型液压支架允许支护强度为0.65Mpa,故:支架满足支护强度要求。
(三)、基本支架形式
液压支架为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支架。
1、工作面最大控顶距4.680米,最小控顶距4.050米。 2、工作面端面距不得超过300毫米。 3、工作面放顶步距1200毫米。 4、支架中心距为1.5米。
工作面支护布置平面示意图及支架最大、最小控顶距示意图。 见附图——11。
(四)、端头支护及进回风顺槽管理 1、上下端头落山侧顶板管理
(1)、工作面进回风巷落山侧均采用DZ2.8单体液压支柱,单排密柱切顶,柱距3根/米,密柱必须戴∮16/2cm×0.5m的木帽或支在钢梁下。上端头放顶步距1.2米,下端头为2.4米。
(2)、上下端头落山侧放顶时与端头过渡架切顶线放齐。进风端头由检修班放顶一次,回风端头由每生产小班在割完煤后放顶一次。
(3)、放顶方法:在放顶范围内,新切顶线预支设切顶密柱,并留0.6米安全出口,在前后锚索间紧靠跨溜抬棚梁逐一支设戴帽单体柱,根据实际情况,钢梁可不回收,从过渡架侧逐一回撤原切顶密柱,退锚放顶,回收槽钢,螺母和托板,由里向外逐架回收,最后密柱封口(退锚放顶方法见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4)、放顶要求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