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正方体的质量是多大?
(2)该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1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 min ,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200 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都不能使天平平衡,指针仍然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______________ 。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cm
(3)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则矿石的密度是 __________千克/米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小明同学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他们将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3
(1)他们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移动光屏,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这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调整实验器材时,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他们应调整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上。调整好器材后,固定蜡烛,然后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可能是因为____.
(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2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他们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有一次,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他们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将蜡烛向左移,光屏向左移 B.将蜡烛向左移,光屏向右移
C.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向左移 D.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向右移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红同学把自己的眼镜放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小红同学配戴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将平面镜成像特点,请根据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透明玻璃板E、白纸C、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在竖立的玻璃板E前点燃蜡烛A,用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_____,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
(3)移去蜡烛B,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木板上的位置并测量可以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_____移动(选填“向上”“向下”或“不”);如果将玻璃板不与桌面垂直,而是向蜡烛A倾斜,可以观察到像_____(选填“不动”、“位置偏高”或“位置偏低”)。
22.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______。
(2)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上升过程中体积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主要原因是小华加热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______(填“大”或“小”)。
(4)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磊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A B C D E F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钢 长度(cm) 60 60 80 100 80 横截面积(mm2) 1.89 1.02 0.76 0.76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则表中所缺数据为:_____cm_____mm2。
2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vBC_____vAC(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D B C D A D 二、填空题 11.倒立等大的实像 12.75×103 13.红外线 反射 14.升华 凝华
15.振动 响度 声源 16.74.70 三、计算题
17.(1)0.02kg;(2)500Pa 18.(1)4000m;(2)12.8m/s. 四、实验题
19.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 70 2.5×10 偏小
20.0 同一高度 透镜与蜡烛的距离小于10cm 缩小 照相机 A 远视
21.刻度尺 蜡烛B 完全重合 等效替代法 虚 不变 相等 B 不 位置偏高 22.减少热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变大 大 烧杯底(或石棉网或铁圈)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温度,3
水能继续吸热
23.AB CE 80 1.02
24.v=s/t 时间 40.0 25.0 小 同一位置(同一高度) > 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