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练2 细胞的代谢
建议用时:15分钟 答案链接P96
1.(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12)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不同条件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曲线(1~5号试管的pH或温度逐渐升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B.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则酸性条件会干扰2号试管的结果
C.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再将5号试管条件改为3号的条件,则淀粉水解时间变短
D.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2、4号试管中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同的原因相同 2.(2019河北唐山高三期末,3)将酵母菌置于下列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同时产生CO2 B.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C.20 ℃条件下,酵母菌在前6小时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一定比后6小时消耗的多 D.40 ℃条件下,培养酵母菌6小时,培养液中葡萄糖可能已经被消耗完 3.(2019湘赣十四校高三联考第一次考试,33)细胞呼吸的呼吸商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的比值。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培养条件适宜。据此作出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测得酵母菌呼吸商为1.0时,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进行无氧呼吸
B.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若测得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则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2
D.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 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 mol,可推测有的葡萄糖用于无氧
3呼吸
4.(2019吉林“五地六校”合作体高三期末,14)把一株牵牛花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
然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
A.光合作用需要CO2 B.光合作用能产生O2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5.(2019山东招远一中高三月考,6)研究棉花光合产物从叶片的输出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不当的是( )
A.摘除部分棉铃,测定邻近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B.环割枝条阻断有机物的运输,测定该枝条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C.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测定未遮光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D.“嫁接”更多的叶片,测定叶片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6.(2019山东临沂高三教学质检,9)在CO2浓度及其他外界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条件下,测得某栽培植物叶肉细胞适宜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B.在30 ℃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C.在40 ℃时,该植物在适宜光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D.每天光照、黑暗各处理12 h,该植物25 ℃时仍能正常生长
7.(2019河南郑州高三一测,8)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种指标 光补偿点(千勒克司) 光饱和点(千勒克司) 构树 6 13 刺槐 4 9 香樟 1.8 3.5 胡颓子 1.1 2.6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照强度小于6千勒克司时,构树幼苗叶肉细胞需要的CO2全部来自外界
B.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时,影响构树和刺槐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都主要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
C.若将光照强度突然由2千勒克司增加到4千勒克司,香樟幼苗叶肉细胞中的C3会增加
D.在树冠遮蔽严重、林下光照较弱的环境中,胡颓子和香樟的幼苗存活率高于刺槐和构树
小题练2 答案与解析
1.B 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而斐林试剂与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 ℃)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A项错误;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分析题图曲线可知,2号试管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会促进淀粉水解,故会干扰2号试管的结果,B项正确;若探究pH对该酶活性的影响,5号试管的溶液显强碱性,3号试管的pH为最适pH,5号试管中的酶因在强碱性条件下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再将5号试管条件改为3号的条件,则淀粉水解时间不变,C项错误;若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则2、4号试管中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同的原因不同,2号试管中酶的活性因低温而受到抑制,4号试管中的酶因高温而导致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引起酶的活性降低,D项错误。
2.C 在一定条件下,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O2产生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项正确;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细胞呼吸速率随之加快,B项正确;20 ℃下,随着CO2产生量的增多,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增大,但是不知道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比率,因而无法确定消耗的葡萄糖量,C项错误;40 ℃条件下,6 h和12 h产生的CO2量相同,所以可能是葡萄糖被消耗完,D项正确。
3.C 若测得酵母菌呼吸商为1.0时,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项正确;若测得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黄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则一定产生了酒精,存在无氧呼吸,C项错误;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 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 mol,可计算有3 mol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1.5 mol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项正确。
4.B 题图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该装置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A项正确;题图中没有检验氧气的手段,B项错误;题图中铝箔的作用是遮光,从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C项正确;题图中叶片分为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D项正确。
5.D 研究棉花光合产物从叶片的输出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而光合速率可用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因此摘除部分棉铃,可通过测定邻近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来推知对光合速率的影响,A项正确;环割枝条阻断有机物的运输,测定该枝条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也能推知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项正确;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遮光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其他叶片为之提供光合产物,因此测定未遮光叶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正确;“嫁接”更多的叶片,实验变量增多,测定叶片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无法达到实验目的,D项错误。
6.C 据题图可知,某栽培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0 ℃,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A项正确;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在30 ℃时,该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B项正确;在40 ℃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夜间呼吸作用消耗量,一昼夜下来该植物没有积累有机物,不能正常生长,C项错误;在25 ℃下,12小时
光照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每天12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一昼夜下来该植物能积累有机物,仍能正常生长,D项正确。
7.D 光照强度小于6千勒克司时,构树幼苗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需要的CO2全部来自叶肉细胞的线粒体,A项错误;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时,构树幼苗光合速率未达到最大值,外界影响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刺槐幼苗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外界影响因素主要是CO2浓度,B项错误;若将光照强度突然由2千勒克司增加到4千勒克司,香樟幼苗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增强,产生的ATP和[H]增多,C3的还原增多,香樟幼苗叶肉细胞中的C3会减少,C项错误;在树冠遮蔽严重、林下光照较弱的环境中,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都较低的生物比较高的生物存活率较高,D项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