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杨小兰 备课组审核: 审核人:_______
班_______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
八年级上册语文科: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第16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积累、掌握本课生词,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2. 朗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记住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学习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记住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2.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链接】 6.作家作品: (1)关于作者: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又名绍荣、烈祖、兆熊,小名阿熊,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2008年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评选中,与袁隆平、茅以升等一起获评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2)关于作品: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普及物候学的有关知识。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导学问题【一】积累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给下面带点词语注音
衰草连天( ) 连翘( ) 纬度( ) 销声匿迹( ) 蓑衣 ( ) ..... 阻挠( ) 悄然无声( ) 忌讳( ) 孕育( ) ....我的补充: 2.多音字: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1.差:差( )异 —差( )遣 —差( )劲 —参差( ) ...2.落:落( )叶 ——丢三落( )四 ——落( )枕 ..我的补充:
1
3.重要词语:解释下面的词语。 次第: 翩然: 载途: 萌发: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我的补充: 导学问题【二】整体感知
1. 解题:说明文分为哪两类?本文属于哪一类呀?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这篇课文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2.感知内容:
①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划分段落层次
导学问题【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注意:全文说明顺序和局部说明顺序) 1. 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2.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的举例子的说明文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领悟作者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掌握本文的举例子的说明文方法,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导学问题【一】
说明文方法是学习说明文的一个重点。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文方法?哪一种说明文方法用得最多?有什么作用? 要求:
2
1. 从文中找出所用的说明方法,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2.注意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画出相关的句子进行体会 3.读出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导学问题【二】品味本文语言
本文以准确严谨、生动优美语言绍了物候学的知识,反复朗读课文,你最喜欢哪句子或段落句子,为什么?
要求:
1.在课本上划出表达准确严谨分析句子或是生动优美语言,抓住关键词分析其作用 2.分享我最喜欢的句子句子或段落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3.读一读我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
导学问题【三】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记住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1.你积累到说明文的哪些知识?写到个人板和同学分享 2我的总结学到的说明文的基本常识(写好笔记) 导学问题【四】写作技巧学习
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作者把 的知识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 ,语言 ,饶有趣味,全文采用 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随堂检测(约3分钟)
1、根据语境不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
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 中,我们读出了 2、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至少三则) 学习质量测评:
1.选出下列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纬度(wěi) 连翘(qiáo) 经度 差异 B、物候(hòu) 避免(miǎn) 予报 播种 C、观测(guàn) 翩然(piān) 暗示 分辩
D.镂空(lóu) 分歧(zhī) 伧俗 缥缈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物体震动 无动无衰 B.难逃扼运 在却难逃
3
C.束手无策 啸聚山林 D.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3.句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 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 (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 关系。
(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
A、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 B、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C、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说明 拟人 比喻 B、叙述 拟人 比喻 C、描写 对偶 拟人 D、抒情 比喻 拟人 六、课外作业:
1.课文第一、二题 2.同步练习3.作文小练笔 3以《打开窗子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约50字) 参考:
1.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2.《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描述物象 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 作出解释 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 顺序
阐明意义 本质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