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离调 副属和弦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副属和弦的构成、结构、预备、解决等知识,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
运用副属和弦,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副属和弦。
教学重点:副属和弦的结构、预备、解决等知识。
教学难点:学会在四部和声写作中运用副属和弦,学会在和声分析中识别副属和弦。 教学方法与媒介:讲解法、示范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1.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
一个调性内,除主和弦以外的其他各级大、小三和弦,都可以得到它们各自的属和弦(包括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七一十三和弦与Ⅶ级的三和弦、七和弦等结构)、各自的下属和弦(包括Ⅳ级三和弦,II级三和弦、七和弦等结构)、或两者共同的支持,使这个和弦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临时主和弦的作用。而它们各自的属和弦与下属和弦,具有类似副调的属功能与下属功能意义,故称为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
2.离调。
应用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的和声进行后,得到加强的不是调内的主和弦而是其他各级和弦,形成一种暂时进入另一个调的现象,因而这种和声进行称之为“离调”。但实际上,所谓离调并没有真正离开原有的调,只是加强了调内其他各级和弦的作用。 在离调进行中,副属和弦或副下属和弦直接从属于它的临时主和弦,具有副属或副下的功能,但它又是原调某一级上含有变音的和弦;临时主和弦既是原调某一功能组的和弦,属于原调的功能体系,但它又为副属和弦或副下属和弦所支持而具有暂时的主和弦的作用,这种情况构成了离调的和声进行在调性功能上的双重性。但它们的功能意义还是有主、次之分,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主要是临时主和弦的副属或副下属的功能,而临时主和弦主要是原调的功能。 3、副属和弦的三个来源:
副属和弦的应用由于下列三种情况而产生。 (1)由于声部的半音进行而产生。
当和声作四度上行的进行时,声部中引用变音作半音进行,并且这个变音具有类似导音的作用时,即形成了副属和弦。如:
(2)由于强调和声的调性功能,属和弦到主和弦成为一种确定调性的典型和声进行,在和声处理中将这种和声进行扩展到调内其他各级和弦上去而形成了副属和弦。 (3)由于作品中调性发展的处理,应用到段落的内部,使段落的内部也具有某种调性发展的意义,丰富和声的效果,因而产生了离调与副属和弦。
以上三个方面是产生副属和弦的原因,我们也可以从这三方面来理解作品中副属和弦所起的作用与应用的情况。 4.变音体系。
副属和弦与副下属和弦一般都含有变音,这就在原有的自然音调式体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变音体系。由于这些变音是在离调的运用中产生的,所以称之为离调性变音体系,以区别于在其他情况下形成的变音体系。
以自然音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为临时主和弦的副属和弦,有以下各级:
由于这些副属和弦的应用,为大调内引入了I级、Ⅱ级、Ⅳ级、V级升高半音与Ⅶ级降低半音的变音。小调内引入了Ⅲ级、Ⅳ级、Ⅵ级升高半音与Ⅱ级降低半音的变音,同时也引入了Ⅶ级自然音。下例是C大调和a小调内的变音体系(黑符头音):
这些变音的引入,扩充了一个调性范围内的调式音列。在这一变音体系内,升号音具有导音性质,降号音具有下属音(包括Ⅱ级音)性质。 5.大小调自然音体系的各级副属和弦的结构类型与标记。
副属和弦中包括了V级、Ⅶ级与Ⅲ级和弦。
这些副属和弦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其音响色彩、紧张度也不相同,因此在应用副属和弦时选择哪一种结构类型,需根据音响色彩的要求、声部进行的要求等方面加以考虑。常用的副属和弦有属七和弦与Ⅶ级七和弦的形式。在半终止处的副属和弦亦用三和弦的形式。
下例是C大调与a小调各级副属和弦的各种结构类型与标记方法图表:
6.副属和弦的处理方法。 1)和声进行
副属和弦直接支持它的临时主和弦,因此副属和弦最常用的和声进行是进入它的临时主和弦,构成属一主或属Ⅶ一主的进行。这是正格进行。
副属和弦的另一种进行是阻碍进行,如同属和弦进入Ⅵ级的和声进行一样,进入临时主和弦的Ⅵ级,而这个和弦则像临时主和弦一样,仍属于本调的功能与级数。
和声组合停顿在副属和弦,则构成半成进行,其后出现临时主和弦或者不出现临
时主和弦都有可能。
以上三种进行:正格进行、阻碍进行与半成进行是副属和弦常用的和声进行方法。 2)声部进行
在应用副属和弦时,同样需要注意声部的平顺、流畅,避免对斜关系。变音的引入要自然,进入变音可以采取:(1)变化半音的级进;(2)自然音的级进;(3)跳进,须注意音程关系的自然、通顺,变音可发生在旋律声部,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声部。 副属和弦解决时,具有导音作用的音半音上行级进,七度音下行级进。
作业:P302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