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imagernatio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作用
光电子技术确切称为信息光电子技术。20 世纪 60 年代激光问世以来, 最初应用于激光测距等少数应用,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 30 年来 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1962 年半导体激光器的诞生是近代科学技术史上 一个重大事件。经历十多年的初期探索,到 70 年代,由于有了室温下连续工 作的半导体激光器和传输损耗很低的光纤,光电子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 现在全世界敷设的通信光纤总长超过 1000 万公里, 主要用于建设宽带综合 业务数字通信网。以光盘为代表的信息存储和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和发光 二极管大屏幕现实为代表的信息显示技术称为市场最大的电子产品。人们 对光电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抱有很大希望,希望获得功耗的、响应带宽很 大,噪音低的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它包括信息传输,如光纤通信、空间和 海底光通信等;信息处理,如计算机光互连、光计算、光交换等;信息获取,如 光学传感和遥感、光纤传感等;信息存储,如光盘、全息存储技术等;信息显示, 如大屏幕平板显示、激光打印和印刷等。其中信息光电子技术是光电子学领域中 最为活跃的分支。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电子作为信息的载体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但它也在速率、容量和空间相容性等方面受到严峻的挑战。采用光子作为信 息的载体,其响应速度可达到飞秒量级、比电子快三个数量级以上,加之光子的 高度并行处理能力,不存在电磁串扰和路径延迟等缺点,使其具有超出电子的信 息容量与处理速度的潜力。 充分地综合利用电子和光子两大微观信息载体各自的 优点,必将大大改善电子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和电子仪器的性能。 在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 人们发现可以利用光电各自的优势来为我们 服务。比如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太阳电池如等方面都需要光电结合。这就是早 期的光电子学。随着光电子学的发展,人们研究完全利用光来处理信息,于是诞 生了光子学。所以可以说,先有了光电子学,又有了光子学。而最终的发展会是 光电的再次统一,即更高一个层次上的光电子学。现在正在发展单电子技术和单 光子技术,那时信息的载体不再是束流,而是单个的粒子。光子和电子都是利用 量子力学的概念,区别只是波长不同而已。我想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肯定会走到这 一步。那时既不能叫光子信息技术,也不能叫电子信息技术,应该叫量子信息技 术。 由于光子具有电子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性所以光子学有它独特的优势。 尤其在 信息领域。 比如通信, 我们现在大部分主干网用的都是光纤, 信息的载体都是光。 由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 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就可以传输一亿门电话线 路。这是电缆无法比拟的 。再如信息存储技术,光盘由 VCD 发展到 DVD,容 量增大了好几倍,未来如果研制出能够商用的蓝光激光器,采用蓝光波段的光来 作为信息的载体,就又可以使同样大小的光盘的容量增大近十倍。而且光具有相 干性,可以实现全息存储,在不到一个平方厘米的芯片上,我们可以把北京图书 馆的所有的书都存进去。在计算机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光要进入计算机中, 发挥光子的优势实现开关的互联,利用光来消除电子传输带来的瓶颈效应。 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是指光波波段,即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软 X 射线(频率范 围 3×1011Hz~3×1016Hz 或波长范围 1mm~10nm)波段的电子学。光电子技术 在经过 80 年代与其相关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之后,90 年代,其技术和应用取得了 飞速发展,在社会信息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光盘技术的促进下, 近年来可见光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发光二级管得到了 较快的发展。蓝绿光可见光半导体激光二级管(LD)和蓝绿光半导体发光二极 管、黄橙红光可见光激光二极管和高亮度黄橙红绿光发光二极管都已商品化。今 后的发展需要继续解决提高亮度,降低价格,提高使用寿命等问题。 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波长为 0.8~1.0μm。 近红外半导体激 光二极管主要用于光纤通信和作为固体激光器的泵浦源(替代闪光灯泵浦源)。 在 1.3μm 和 1.55μm 近红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商品化之后,其发展势
头受到很 大影响,甚至出现了停止发展的迹象。随着短距离局域网和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 器的迅猛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目前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单频工作、模式稳 定以及提高输出功率等方面。 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主要有超发光二极管和谐振腔发 光二极管。超发光二极管是光纤陀螺仪的最佳自选光源,与一般的发光二极管相 比,可提供较高的输出功率和相对窄的发射谱。目前,在 50mA 工作电流下, 单管超辐射输出功率的研究水平最高达到 50MW,最窄谱宽为 15nm。谐振腔发 光二极管是一种有前途的发光二极管,其实验和理论效率比传统发光二极管高 5~10 倍。 1.3μm 和 1.55μm 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和发光二极管是现行通信系统、 高速光 纤通信系统的重要光器件,已成为广为研究开发的光源。日本 NEC 已开发出在 单晶片上制造不同发射波长的近红外激光二极管, 采用它可大大降低多波长长途 通信设备的价格。近年来,国外又相继开发出半导体孤子激光器、量子阱线或点 激光器和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等新型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激光技术是一项前沿科学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 作为光电子主导产品的 激光器的发展,经历了原理上的四次变革,体积日益变小,功率不断增大,可靠 性和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半导体二级管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技术和发展十分 迅速,其中最为突出的进展是固态化。现今,固体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已从百 瓦级提高到了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也有很大提高,其结构和其他性能也 正在经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还开发出了实用价值高的新波长和宽带可调谐激 光器,包括对人眼无伤害的 1.54μm 和 2μm 的激光器、蓝光激光器和 X 光激光 器。 光纤是随着光通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各种结构和类型的光纤支持着光通 信产业的发展。目前,单根光纤传输的信息量已达到万亿位。光纤作为光通信信 息传输的介质,它的色散和损耗将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中继距离, 而常规的单模光纤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要求, 因此光纤技术又有了新的 发展。迄今,光纤已经经历了由短波长(0.85μm)到长波长(1.3~1.55μm), 由多模到单模光纤以及特种光纤的发展过程,并开发出了色散移位光纤、非零色 散光纤和色散补偿光纤。 平板显示(FPD)技术包括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PDP)、电 致发光显示(EL)、真空荧光显示(VFD)和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除 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已在虚拟显示、高清晰度显示、语言和图形识别等军
用领域应用。近年来,液晶显示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件和技术正在大力地改进, 如为解决等离子体显示发光效率、亮度、寿命、光串扰和对比度等问题,正在进 行诸如大面积精细图形制作和保护层等工艺方面的改进,并取得了较快进展。从 整体来说,平板显示技术将继续向着彩色化、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可靠、高成 品率和廉价方向发展。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光电探测器,如电荷耦合器件、光 位置敏感器件、光敏阵列探测器等应运而生,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 90 年代, 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方向除了开发高速响应光电 探测器外,其重点是开发焦平面 阵列为代表的光电成像器件。红外焦平面阵列制作技术的日臻完善,使红外探测 技术进入了第二代。当前,降低成本是红外探测器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关 键。21 世纪,红外焦平面阵列开发方向,一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分辨率,二是 开发多功能和智能化焦平面阵列。 随着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光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加之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 的进展,使得在单一结构或单片衬底上集成光学、光电和电子元器件成为可能, 形成具有单一功能或多功能的光电子集成回路(OEIC)和集成光路(IOC)。 目前,商品化的集成光路产品有调制器、开关和分路器以及采用集成光路相干通 信系统、光纤陀螺、激光光纤多普勒干涉仪等系统,以及用于光纤传输试验的单 片集成光电子集成回路。预计到 2020 年,光电子集成回路和集成光路的发展速 度将相当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微电子技术,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和光电子集成 器件将系列化,集成光学信号处理速度将达到 1GHz。 我国光电子行业在科研上起步较早,也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应用成果,其中光 纤通信的发展尤快。在国防上的应用也开展较早,如靶场用的激光、红外、电视 等光测设备,以及红外导引装置、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等。但 民用市场开发较晚,真正能形
成较大生产规模的产品不多。 我国在\八五\计划 期间对一些光电器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 已在\九五\计划中产生了效益。 例如, 12 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已经在 1996 年投产。国家重大成套通信设备 2.5Gbps 同步数字系列(SDH)光通信系统,于 1997 年研制开发成功,现已广泛应用于 国家通信骨干网的建设。 863 计划实施以来,光电子主题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在技术方面实现了量 子阱材料和器件的突破,完成了用于高速光通信、光存储和光显示的几十种关键 器件的研制和商品化,结束了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 与此相关的是促进产业化的工作。在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 国内光电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方面,光电子主题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经验,并 形成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模式,其中包括:成果转化基地内部转化。如武汉邮电 科学研究院的光纤放大器在重大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自己筹资建立生产线,开始 了规模化的生产;向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形成光电子产业新的增长点。如清华大 学的光纤放大器和绿光固体激光器等成果分别转让两个生产单位, 有力支持了后 续的科学研究 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作用
学号:200720401138 班级:07 光电(1)班 姓名:杜朝军 关键词:光电子技术的概念 特点 发展及应用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