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 【分析】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内质网:蛋白质的加工和脂质的合成车间;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线粒体:含有D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
A、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不仅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还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A错误; B、成熟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取决于液泡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B正确;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而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由内质网合成,C错误;
D、线粒体含有少量DNA和核糖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能够合成部分自身所需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
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细胞器的功能,易错点是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只能合成部分蛋白质,大部分蛋白质需要核基因控制合成。
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 B.生长素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C.CO2 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植物只有激素调节;而动物体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
A、生长素是激素起到的是调节作用,酶是催化作用,故A错误;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此外还有非极性运输方式,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是化学物质,对机体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故C正确;
D、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它们之间是拮抗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细胞的拟核中具有大型链状DNA C.痢疾杆菌可以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繁殖
D.痢疾杆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酵母菌的细胞膜大致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分类 原核细胞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细胞核 只有拟核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体等 细胞壁 分裂方式 是否遵循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定律 【详解】
A、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核糖体,A错误;
B、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拟核,拟核中的DNA呈环状,不构成染色质,B错误;
C、痢疾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C错误;
D、痢疾杆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酵母菌的细胞膜大致相同,D正确。 故选D。
9.下图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的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尔遗传定律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二分裂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真核细胞
A.①③④分别为年龄组成、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②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C.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D.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时,迁入和迁出不可忽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①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 B、②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正确;
C、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错误;
D、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的知识,考生要能够区分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同时不要忽略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10.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B.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需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由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
【详解】
A、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A正确;
B、由图可知,乙的放大倍数和甲相同,即由观察甲到观察乙放大倍数不变,所以不需要更换目镜,B错误;
C、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所以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C错误;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此时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多于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根据图中不同的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判断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明确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 11.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Ⅱ处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Ⅲ处为双向传导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用电刺激Ⅲ处时小腿产生上踢动作的过程属于反射 D.Ⅲ处在兴奋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I表示传入神经,Ⅱ表示感受器,Ⅲ表示传出神经,IV表示神经中枢。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 【详解】
A、刺激Ⅱ处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Ⅲ处为单向传导,A错误;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会受到高级大脑皮层的控制,B错误;
C、用电刺激Ⅲ处时小腿产生上踢动作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Ⅲ处在兴奋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是一致的,D正确。 故选D。
12.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叙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