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23:34: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随血液的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不同的生物膜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详解】

A、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如糖蛋白的减少有关,A正确; B、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需要受体参与,B错误;

C、不同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相同,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区别,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

D、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可以随血液的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睛】

动物细胞间在于信息交流通常需要受体参与,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胞间连丝,不需要受体参与。 28.下列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核孔——细胞与外界物质运输的通道 C.染色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核

【详解】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 B、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错误;

C、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C正确;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B。

29.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系统无直接关系的是 A.消化酶的加工与分泌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终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膜,与生物膜物质运输有关,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涉及离子的跨膜运输,与生物膜有关,B错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含有双层膜,C错误;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指的是细胞与细胞之间形成通道进行联系,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0.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详解】

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滤食浮游藻类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故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B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特征,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3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细胞通过跨膜运输的方式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当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白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吞噬衰老的红细胞,A错。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的方式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B错。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需要消耗能量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C正确。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自由扩散不需要,D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2.下列选项中对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人的肌肉细胞中,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 ③同种个体之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 ④转录时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⑤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A.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真核和原核)以及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有许多基因。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①、在人体的体细胞中,每个有核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相同的DNA分子,也就是说,每个细胞内的DNA都含有此人全部的遗传信息,①正确的;

②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所以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②正确;

③同种个体之间的DNA分子不是相同的,因为同种个体之间也会有性状上的差异,这也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③错误;

④转录时,DNA以其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而另一条链并不参与转录,④正确;

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为有些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的,③⑤错误。 故选D。

3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1)臭氧层破坏:①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②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2)酸雨: ①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②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③危害: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

(3)水污染:①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洋运输时时有泄露和倾倒污染物。 ②表现:水体富营养化。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4)全球性气候变化 : ①形成原因:煤、石油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②危害: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详解】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打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g60s0aqh968ub00wtu64vbt01gdo5005ck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