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学习材料汇编----民法典各章节考点解读汇总(适合用作宣讲材料稿、学生中考高考知识点备
考)
前言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了民法典时代。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民法典是毫无争议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遵循,它的编纂完成是涉及国计民生极为重大的事件。民法典在法制史上 具有重大意义,也聚集了众多考点,在此为大家进行梳理和总结。
《民法典》考点解读:民法典是当代中国的“权利宣言书” 2--4 《民法典》考点解读:总则篇 4--6 《民法典》考点解读之物权法篇 6--9 《民法典》考点解读之婚姻家庭篇 9--11 《民法典》考点解读之合同篇 12--14 《民法典》考点解读之人格权篇 14--17 《民法典》考点解读之高空抛物责任的认定14--19 《民法典》考点解读之继承权 19--22 《民法典》是当代中国的“权利宣言书”22--24 全民学习《民法典》宣讲稿材料--要点解读:民法典
是当代中国的“权利宣言书”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了民法典时代。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民法典是毫无争议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遵循,它的编纂完成是涉及国计民生极为重大的事件。 (1)“典”特征
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以发现,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是该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在当时的社会是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2)“典”结构
民法典按照“总—分”结构,形成由总则、物权、合同等构成的完整体系,各分编也在一定的价值和原则指引下形成了由概念、规则、制度构成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实现了形式的一致性、内容的完备性以及逻辑自足性,分别形成自成体系又密切联系的人格权编、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 (3)“典”编撰
编纂民法典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 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 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后,再与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4)“典”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