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案)(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6 21:56: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节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地域形态 团块状 组团状 条带状或放射状 学习重点: 影响 1、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因素 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地域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运用实例说出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自主探究】 一.城市形态:

1、含 义:是指城市空间特定的 形状。 2、影响因素:城市形态与城市所处的 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平原地区形成

发展的城市形态;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往往形成 发展的城市形态。 3、主要类型:有 状(例如成都、合肥)、 状(例如兰州、西宁)、 状(例

如重庆)。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含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形成不同的 区。 2、各功能区及其特定: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 和 的场所,是城市中最为 的利用方式。

随着住宅区的分化,出现了 住宅区和 住宅区。

(2)、商业区:是人们进行 活动的场所,多位于 、 的两侧或街角路

口,主要为 状或 状分布。有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 (CBD)既是商业活动的中心又是服务中心。

(3)、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 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 的地带。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 构成,也叫 。 2、主要模式: 模式、 模式、 模式。 3、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地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 因素;租水

商业 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平 其愿意付出 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

住 的因素主要有 和 工 两个方面。右图中的ABC代表的功能区分 A 别是 、 、 。 B 与市中心的距离 (2)、其他因素: C 收入、 、 、早期

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4、发展变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 ,功能用地 布置。随着城市的发展, 市区的 向外搬迁,工业用地改造为 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发生了变化。

【知识梳理】

知识点①:

城市形态的比较:

形态 主要 有点 主要 缺点 典型 城市 知识点②: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区:

城市功 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知识点③: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1)、城市功能用地类型与付租能力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的功能用地类型取决于 。

(2)、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地租规律与功能用地类型: 城市内部土地区位条件不同,土地租金也不同。直接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区位条件

是 和 。 ①、交通通达度: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 ;反之就 。城市内部不同区位土地 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1

区 位 市中心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侧和公路的交汇处 远离公路的地区 ②、距市中心的远近:

通达度 租金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 ,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 。因此,

C、住宅区用地 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 11.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 C、工业区、教育区、行政区 D、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 12.城市各项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 )

A、城市规划的结果 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 C、不需要竞争的结果 D、同类活动造成的企业相互分离 13.下列对城市功能区的理解,正确的是( ) 商业、工业和住宅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功能区 距离 地租 对应地租线 成 因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综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峰的 和地租次高峰的 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地方形成 ;在地租较低、交通发 达的远郊地区则形成 。

【知识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城市各种功能 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分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行政区 2.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 )

A、金融贸易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出口加工区 3.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公共用地 4.城市商业区分布的特点是( ) A、大多呈集团式分布于某一街区

B、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 C、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区 D、大我呈不固定分布

城市的形态能从地图上看出来。据此回答5—8题: 5.团块状的城市所在的地形一般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6.呈片组合式形态的城市是( )

A、成都 B、延安 C、兰州 D、重庆 7.属条带状格局的城市的优点是( )

A、充分利用设施 B、接近郊区 C、便于管理 D、节省投资 8.下列因素对城市的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地形 B、政治 C、经济 D、气候 9.城市功能区是指( )

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 B、城市人口生活和工作的区域 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建筑区 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 10.城市空间的40%~60%属于(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A、同一功能区只有和种功能 B、城市功能区有一定的空间

C、商业区与住宅区是有鲜明界线

D、根据主要职能的差异,可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14.下列有关多核心模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心商务区居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B、批发、轻工业区分布在市中心附近 C、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有核心点

D、中级和高级住宅区向低级住宅区的另一侧发展 15.同心圆模式的形成,是由于( )

A、小汽车的影响 B、各功能区的不断侵入和迁移的结果 C、政策作用的结果 D、在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 16.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的中心 ②都能适用于所有的城市 ③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 ④低级住宅区都集聚在市中心附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这充分突出了城市地

域结构(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封建皇权为中心

C、以中心商务为中心 D、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18.城市地域结构多核心模式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并不是由于市中心区( )A、地价高,建筑物租金高 B、职员工资高

C、交通、居住拥挤 D、资金、技术、人才缺乏 19.在城市地域结构多核心模式中,中心商务区多位于( )

A、旧城商务中心 B、新城商务中心 C、城市几何中心 D、城市交通的焦点 20.下列关于西方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员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共同特点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城市的中枢部分都是中心商务区

B、都可以分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 C、住宅有高级住宅与低级住宅多位于郊外

D、高级住宅多位于市中心,低级住宅多位于郊外 21.右图(图2-3)所示的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中,

①~⑤分别是( )

A、中心商务区、工人住宅带、过渡带、中产阶层住宅带、通勤带 B、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通勤带 C、中心商务区、中产阶层住宅区带、过渡带、工人住宅带、通勤带 D、中心商务区、过渡带、通勤带、中产阶层住宅带、工人住宅带

2

22.城市地域结构的扇形模式的特点是( )

①多功能区沿交通呈散点状外扩展 ②多功能区呈扇形沿交通线向外扩展 ③各功能区呈楔形沿交通线向外扩展 ④多功能区呈同心圆向外扩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3.下列关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每种功能区与其他功能之间有明显的界线 ②每种功能区也有其他功能区穿插其中 ③多数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④工业区一方面有集聚性,别一方面向市区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4.商业区多位于( )

①市中心 ②城市的外缘 ③街角路口处 ④交通干线的两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25.下列地区中,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的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行政中心 二.双项选择题:

1.代表性的西方城市地域结构模式除同心圆模式外,还有( )

A、放射状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块状模式 2.下列有关城市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D、商业区的区们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 3.城市中通达度较好的地段是( )

A、有多条道路穿过的市中心 B、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傍和公路的交汇处 C、城市的边缘地区 D、城市郊区

4.在西方的城市中,高级住宅区从市中心的边缘转向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的上涨 B、城市规划的需要 C、人口的增加 D、交通拥挤 5.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政治的变革 B、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C、通达度的高低 D、工资收入的变化 6.形成城市功能区的基本原因是( )

A、政府的决策 B、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不同 C、城市规划不同 D、各个地块的地价不同 7.城市功能区是( )

A、城市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的结果 B、城市政府行为发生作用的结果 C、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焦的结果 D、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结果 8.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所具有两个特点是( )

A、不断向城市中心地靠拢 B、不断向工业区自己的核心点靠拢 C、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D、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 9.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出于如下哪种考虑( ) A、为了降低生产成本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为了寻找交通方便的条件D、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三.综合题:

1.读“常州市功能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常州市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

(2)、形成常州市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

A、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B、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污染日渐突出 C、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D、城市功能分工的必然结果 (3)、常州市工业的分布除具有上面所列出的分布特点 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尽量把工业布局在铁 路线、公路线和运输河道附近,其原因是( ) A、便于工人上下班

B、便于购货人员就近订货

C、工业企业货物运量大,缩短运输线路可降低成本 D、就近交通线路装运可节省工人体力消耗

2.读“多核心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心商务区们于图中的 处,虽不居于城市的 几何中心,但它一定是城市 的焦点。 (2)、次级商务中心位于 处。 (3)、B处可能是 。(填序号)

①中级住宅区 ②低级住宅区 ③高级住宅区 ④批 发商业及轻工业区 ⑤重工业区 ⑥次高级商务区

(4)、C是 区,它多位于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 (5)、中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分别是 处 和 处。 (6)、试分析说明E处自然地理环境质量状况。 3、读“三种模式示意图”,(图2-6)回答问题。

A B C

(1)、图中排列顺序是( )

A、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B、扇形模式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C、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2)、填写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城市用地类型:

1、 2、 3、 4、 5、 (3)、总结、比较三种模式图的异同并回答。 A、三种模式图的功能区分布的共同规律是: a. , b. . B、图中A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4)、如图(图2-7)所示,模式的名称是 ,这种模式产生变形的原因是什么?(图中直线表示交通线)

3

搜索更多关于: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案)(1) 的文档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gfl38byl21xkfw974q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