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称取6.3 g某草酸晶体配成100.00 mL溶液。
②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用浓度为0.5 mol/L的KMnO4
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10.00 mL。
(6)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计算x=____________。
32.(10分)有机物H是合成免疫抑制剂药物霉酚酸的中间体,可由如图路径合成得到。
(1)有机物A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由C转化为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反应⑦除了得到有机物H外还得到HBr,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可得到副产品有机物J,有机物J和有机物F互为同分异构体,写出有机物J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卤素原子难以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根据已有知识
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HCHO为原料制备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
试剂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
Ⅰ.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且能够与NaHCO3反应产生CO2;Ⅱ.是芳香族化合物,且H核磁共振谱图显示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前仿真模拟卷(七)
1.A 2.C 3.B 4.C 5.B 6.D 7.A
8.A [解析] A项碘原子的质量数为53+78=131,A项正确;B项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1
- 9 -
NaHCO3,B项错误;C项是N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项错误;D项NaOH为强碱,能完全电离,“
”应改为“===”,D项错误。
9.D [解析] H2S属于二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A项正确;NO和CO为不成盐氧化物,即NO和CO 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正确;臭氧具有强氧化性,H2S、NO、CO具有还原性,故H2S、NO、CO都能与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H2S属于二元弱酸,具有还原性,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2价S氧化成S单质,溶液中出现浑浊,D项错误。
10.B [解析] 由于没有向无色的浸取液中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则加入CCl4后下层为无色,并不能说明浸取液中不含碘元素,A项错误;若向溶有C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氨,碳酸会转化为碳酸铵,从而与B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项正确;向一定量饱和氯水中通入足量SO2,再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的沉淀中还有Ag2SO4,C项错误;溶剂水的量太少,两支试管中的固体都有剩余,无法比较,D项错误。
11.D [解析]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而Cl
-
37-
是离子,A项错误;该物质的名称应为2,2-二甲基丙烷,B项错误;同素异形体是针对单质
而言的,H2O、D2O都属于化合物,C项错误;(CH3)2CHCH2CH(CH3)2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该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的结构有3种,D项正确。
12.C [解析] X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X为C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Z为Si元素,Y为O元素,W为S元素,Q为Cl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Z>W>Y,A项正确;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B项正确;H2SO3不是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说明S的得电子能力比Si强,C项错误;乙烷分子中的6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可以得到六氯乙烷,D项正确。
13.D [解析] HClO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化学式,A项错误;I的还原性大于Fe的,故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I优先反应,B项错误;Fe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项错误。
14.C [解析] A.恒温环境下加压,平衡逆向移动,由于A为固体,体系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升高,故A错误;
B.任何情况下,速率之比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C)∶v(D)=1∶1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恒温恒容下,物质A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故C正确;
D.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15.C 16.C
17. B [解析] 显然电极a、b与电解质溶液稀H2SO4组成原电池。因活泼性a>b(碳棒),所以a为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为正极,H在其表面得电子,发生还原反
- 10 -
+
2+
-
2+
-
应。由于正极消耗H,溶液中c(H)减小,pH增大。在外电路中,电子由a极流向b极。
18.C
19.C [解析] A.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晶体的硬度大小取决于硅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和排列方式,选项A正确;B.乙醇分子中存在氢键,故其沸点高于二甲醚,两者的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选项B正确;C.冰醋酸溶于水,发生电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和共价键,选项C错误;D.氧化镁中含有离子键,比较难破坏,所以熔点高,选项D正确。
20.C
21.C [解析] 乙炔充分燃烧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生成4 mol CO2应该放出热量4b kJ,A、B、D错误,C正确。
11(0.1-0.07) mol·L
22.D [解析] 0~15 s内,v(I2)=v(HI)=×=0.001 mol·L
2215 s
-1
-1
++
·s,A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c(HI)减小,v(HI)减小,故c(HI)由0.07 mol·L降
-1
-1-1
到0.05 mol·L所需时间大于10 s,B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项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项正确。
23.C [解析] A.M点溶液中的溶质为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A项错误;
-
+
-
-
+
+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等浓度的NH3·H2O和NH4Cl,根据图像可知,溶液显碱性,c(OH)>c(H
+
),根据电荷守恒式c(NH4)+c(H)=c(Cl)+c(OH)可知,c(NH4)>c(Cl),则离子浓度大
+
-
-
++--+-
小为c(NH4)>c(Cl)>c(NH3·H2O)>c(OH),B项错误;
C.P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等浓度的醋酸铵、氯化铵和醋酸,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
+
c(H+)=c(CH3COO-)+c(Cl-)+c(OH-),根据物料守恒可得2c(Cl-)=c(NH+4)+c(NH3·H2O),
二者结合可得c(NH4)+2c(H)=2c(CH3COO)+c(NH3·H2O)+2c(OH),因该点对应的c(H
+
+
+
-
-
)>c(OH),则c(NH4)<2c(CH3COO)+c(NH3·H2O),C项正确;
D.Q点溶液中盐酸与醋酸铵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等浓度的醋酸和
-+-
氯化铵,根据物料守恒可知,2c(Cl)=c(CH3COOH)+c(NH4)+c(CH3COO)+c(NH3·H2O),D项错误。
24.C [解析] A项,亚硫酸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作抗氧化剂,正确;C项,过量的氯水也要消耗NaOH溶液,且氯水具有漂白性而能使指示剂褪色,错误;D项,SO2能被碱液吸收形成SO3,调节中性的目的是防止碱液消耗I2,滴定时可使用淀粉作指示剂,正确。
25.D
26.[解析] 由题意知,A为C6H12O6,B为CH3CH2OH,C为CH3OH,D为HCHO,E为HCOOH,F为HCOOCH2CH3。(1)A为葡萄糖。(2)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产生CH3CH2OH。(3)H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COOCH2CH3和H2O。(4)甲醇易致人失明,A项正确;HCHO、HCOOH、HCOOCH2CH3
2-
-+-
- 11 -
分子结构中均含醛基,B项正确;CH3CH2OH的同分异构体是CH3OCH3(甲醚),C项错误;CH3CH2OH、CH3OH与HCOOH均能发生酯化反应,D项正确。
[答案] (1)C6H12O6 (2)羟基
(3)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HCOOH+CH3CH2OH(4)C
27.[解析] (1)废液中含有Fe、Cu、Ag三种金属离子,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银离子被还原成单质银、铜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铜,所以步骤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铜、银和过量的铁。
(2)步骤②是将Fe转化为Fe,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应加氧化剂,只有新制氯水,故选C。
(3)氯化铁中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铁,离子方程式为Fe+3NH3·H2O===Fe(OH)3↓+3NH4。 [答案] (1)银、铜、铁 (2)C (3)Fe+3NH3·H2O===Fe(OH)3↓+3NH4
28.(1)坩埚 除去黑木耳中的C、H元素,使有机铁转化为铁的氧化物 (2)不正确,在实验过程中+2价铁被氧化成+3价的铁
29.[解析] 50 mL 0.1 mol/L的AgNO3溶液中n(AgNO3)=0.05 L×0.1 mol/L=0.005 mol,1由BaCl2+2AgNO3===2AgCl↓+Ba(NO3)2,可知25 mL溶液中n(BaCl2)=n(AgNO3)=0.002 5 mol,
2所以100 mL溶液中n(BaCl2)=0.01 mol,2.44 g BaCl2·xH2O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则2.44 g
BaCl2·xH2O的摩尔质量==244 g/mol。当以g/mol为单位时,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
0.01 mol上和摩尔质量是相等的,故BaCl2·x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4,则244=18x+208,所以x=2。
[答案] (1)0.01 mol (2)2
1.8 g2.24 L
30.[解析] (1)n(C)==0.15 mol,n(O2)==0.1 mol,结合反应:
12 g/mol22.4 mol/LC+O2===CO2,2C+O2===2CO,定量关系分析判断反应生成的产物,n(C)∶n(O2)=0.15∶0.1=3∶2,所以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为CO和CO2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C+2O2===2CO+CO2,则由题意可知3 mol C全部反应放热30.65 kJ/mol×20=613 kJ/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3C(s)+2O2(g)===2CO(g)+CO2(g) ΔH=-613 kJ/mol ②C(s)+O2(g)===CO2(g) ΔH=-393.5 kJ/mol
结合盖斯定律计算,②×3-①得到CO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
3+
+
3+
+
2+
3+3+
2+
+
浓硫酸
△HCOOCH2CH3+H2O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