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7)
一、选择题
23
1、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 L某种气态纯净物中含有6.02×10 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10个原子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该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状况
B.标准状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 L C.该气体中每个分子含有2个原子
D.若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1 mol O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30 L
解析 由分子数和原子数的关系可知该分子为双原子分子,且其物质的量为1 mol,若该物质为气态,则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故该温度和压强不可能是标准状况,在此
-1
状况下,Vm=30 L·mol。
2、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D )
分类 组合 A B C D
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C.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
D.电解AlCl3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铝
解析 由于H的放电能力大于Al,故电解饱和AlCl3溶液,得到的是Al(OH)3、H2和Cl2,无法得到金属铝。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各项中指定数目一定为NA的是( C )
A.含2 mol HCl的浓盐酸与43.5 g MnO2反应:被氧化的HCl分子数 B.11.2 L Cl2与足量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C.KClO3+6HCl===KCl+3Cl2↑+3H2O中生成13.44 L(标准状况)Cl2:转移的电子数 D.1 mol Cl2与足量NaOH反应:氧化剂的分子数
△
解析 在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中,若有2 mol HCl参加反应,则有1 mol被氧化,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反应停止,所以实际上被氧化的HCl分子数小于NA,A项错误;未指明温度和压强,B项错误; KClO3+6HCl===KCl+3Cl2↑+3H2O中
+
3+
24
碱 Na2CO3 NaOH NaOH KOH 酸 H2SO4 HCl CH3COOH HNO3 盐 NaHCO3 NaCl MgCl2 CaCO3 碱性氧化物 SiO2 Na2O Na2O2 CaO 酸性氧化物 CO2 CO SO2 SO3 转移电子数为5,则13.44 L(标准状况)Cl2为0.6 mol,转移电子数为1 mol,C项正确;氧化剂的分子数应为0.5NA, D项错误。
5、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 )
A.NCl3 C.CH3Cl
B.SF6 D.BF3
解析 A项,NCl3中,N元素位于第VA族,则5+3=8,分子中所有原子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正确;B项,SF6中,S元素位于第ⅥA族,则6+6≠8,不满足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错误;C项,CH3Cl中,H元素最外层最多有2个电子,则不满足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错误;D项,BF3中,B元素位于第ⅢA族,则3+3≠8,不满足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错误。
6、已知:
①2CO(g)+O2(g)===2CO2(g) ΔH1=-566 kJ/mol
②2Na2O2(s)+2CO2(g)===2Na2CO3(s)+O2(g) ΔH2=-452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A.上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B.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 A项,图中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化学计量数,因为ΔH的大小与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化学计量数有关,错误;B项,由2CO(g)+O2(g)===2CO2(g) ΔH1=-566 kJ/mol可知,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正确;C项,同种物质呈固体时所具有的能量低于呈气体时所具有的能量,当CO2为固体时,反应物能量越低,放热越少,ΔH越大,正确;根据盖斯定11
律,由(①+②)得Na2O2(s)+CO(g)===Na2CO3(s) ΔH=(ΔH1+ΔH2)=-509 kJ/mol,故
22放出509 kJ热量时刚好转移2 mol电子,D项正确。
7、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 其中正确的是( B )
A.①③ C.②③
解析 2A(g)+B(g)
B.①④ D.③④ 2C(g)
起始/(mol/L) 2 1 0 转化/(mol/L) 0.6 0.3 0.6 2 s时/(mol/L) 1.4 0.7 0.6
v(A)=
0.6 mol/L
=0.3 mol/(L·s),①正确; 2 s12
v(B)=v(A)=0.15 mol/(L·s),②错误; α(A)=
0.6 mol/L
×100%=30%,③错误;
2 mol/L
c(B)=0.7 mol/L,④正确。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稀CH3COOH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为强酸
D.室温下,对于0.10 mol·L的氨水,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小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C3H2Cl6有4种同分异构体
B.氯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
的名称为异丁烷
-1
+
-
D.C2H4和C4H8一定是同系物
解析 C3H2Cl6与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数相同,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有CHCl2CH2CH3、CH3CCl2CH3、CH2ClCHClCH3、CH2ClCH2CH2Cl四种结构,A项正确;聚乙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的名称为异戊烷,C项错误;C2H4是乙烯,但C4H8是丁烯,也可能是环丁烷,二者不一定是同系物,D项错误。
10、根据下列实验或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C ) 选项 实验或实验操作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A 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B 向某溶液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出现白色沉淀 现象 实验结论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原溶液中含有SO4、SO3、HSO3中的一种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