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19:02: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文学群体众多,流派纷呈。

3.大批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雅文学(诗词散文)与俗文学(戏曲小说)出现交融的景象。

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风貌。

4.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注重情感表达,肯定自我,以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1.时代因素:君臣文士对俗文学的爱好,客观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化政策,为小说戏曲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创造了条件。李梦阳、王慎中、李贽等人为俗文学大声疾呼,对提高小说戏曲的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P10)

2.市场需求:市民阶层的壮大,形成了新的读者群,市场需求促进了通俗文学创作的繁荣。小说作为一种商品进入文化阅读视野,经济杠杆的作用激发了作家创作的热情。(P11)

3.传播渠道: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刻坊、印刷业的发展,为长篇小说能从作者及时传播给读者提供了物质基础。口头流传的方式面临挑战,书面阅读功能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

4.审美情趣:明代读者的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意境欣赏转向对世俗生活的观照。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可分为四大类: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话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1.概念

【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每回用单句或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由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发展演变而来,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

2.体制特征

1)章目:分章叙事,分回标目,初期目录单句为主、字数参差,后为双句对偶、渐趋工整;

2)正文: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3)结构:保存了宋元话本开头用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形式,首尾开合照应; 4)叙事:以“话说”(却说、且说)起首,中间穿插诗词、韵散结合,在情节关键处收束,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

3.艺术特征

可从成书、创作意识、题材、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等六个方面来概括总结。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一、史书杂传

以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为《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提供了基本素材和基本框架。范晔《后汉书》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另外还有野史杂传如《汉末英雄传》、《曹瞒传》等,都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 了内容素材。

二、笔记小说

六朝时多种笔记如《魏晋新语》、《语林》、《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也为它的成书提供了素材。小说则有《三国志平话》、《太平广记》等。

三、唐宋诗文

唐人咏三国故事的诗歌,也是《三国演义》创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对罗贯中的创作思想都产生过积极影响。有不少唐诗被直接搬进《演义》中,成为整个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戏曲说唱

宋代讲唱文艺中,三国故事倍受欢迎,当时讲史一家中有专门讲说三国故事的科目和专业艺人。除傀儡戏和影戏中采用大量三国题材外,宋元戏文和金院本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故事剧。元代三国戏空前繁荣,大量出现的三国故事杂剧,同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创作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 《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第三章 明代诗文

1.名词:

【台阁体】指明永乐、弘治年间以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作家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因三杨均台阁重臣而得名。诗文多为“颂圣德,歌太平”的应制、题赠、酬应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茶陵派】明成化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流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前后七子】明弘治、嘉靖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为代表的文学群体。他们的共同文学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扫荡“台阁体”文风和八股文的恶劣影响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片面尊古、创作上一味模拟甚至剽窃的严重弊端。

【唐宋派】明嘉靖年间,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学习唐宋古文而形成的文学流派。主张文以明道,创作出一些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

【公安派】晚明时期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猛烈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的文

学流派,因其代表作家“三袁”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派”。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表达作者的个性化思想感情。

【竟陵派】晚明时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提出重“真诗”、“性灵”,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

2.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1.重视文学的独立性和对文学本质的新理解。 2.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的距离。

3.对后世文坛的影响。前后七子发起的文学复古思潮给后世文坛带来了直接与间接、正面与负面的种种影响。

3.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 《西游记》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神魔小说: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一种类型。它以神魔斗法故事为主要题材,尚“奇”贵“幻”,以游戏笔墨讽刺、批判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折射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斗争。

2.《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1.唐宋时期是由历史故事向民间故事、俗讲演变的阶段。

玄奘奉旨口述西行见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见教材P126),其弟子慧立、彦悰又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宋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有《唐三藏》,宋时刊印 “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2.元代是取经故事进入平话与戏曲创作而渐趋定型的阶段。

杂剧有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末明初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杨景贤的《西游记》。元明之际出现了一部《西游记平话》。

3.明代是西游故事的总结与写定阶段

第五章 明代短篇小说

1.名词:【话本】唐宋元时流播于书场的口传故事称“说话”,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统称为话本。

【拟话本】宋元以后文人对已有的话本小说进行编撰、加工,或是模拟话本小说的说书体式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习称拟话本。

三言二拍:

【三言】明代冯梦龙编著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凌濛初和“二拍”

【二拍】明代凌濛初创作的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进入了作家个人创作的新阶段。

“灯话三种”:【灯话三种】指明代三部文言短篇小说集: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第六章 明代戏曲

1.名词【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了北曲声腔与元杂剧一些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指明中叶三部传奇作品: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沙记》、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

2.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题材特点和意义:

(1)李开先的《宝剑记》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塑造了主动出击的英雄林冲的形象;作品借宋人之事,演出明代政坛上的新场面,有现实针对性。

(2)梁辰鱼的《浣沙记》通过范蠡、西施的悲欢离合演出吴越两国的兴亡;作品体现出作者对于明中叶内忧外患及其深层根源的担忧。

(3)相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的《鸣凤记》,主要描写嘉靖年间被称为“双忠八义”的十位朝臣与严嵩父子展开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政治时事剧,表现出对现实政治斗争积极参与的时代精神。

第七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1.名词:【沈汤之争】明代戏曲界发生在沈璟和汤显祖之间的一场论战。沈璟剧作倡导封建伦理道德,强调本色守律;汤显祖剧作推崇至情,强调文采。沈璟将《牡丹亭》改编为《同梦记》,引起汤显祖的极大不满,论战由此而生。

【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为沈璟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

【临川四梦】指明代汤显祖创作的四部传奇作品《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因四部作品都以梦串连情节,汤显祖又是临川人,故名。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的文档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gib119qrq670et7bbdx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