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言语理解争议题一锤定音系列之2014年国考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4 3:49: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http://www.hongqilin.cn/ 动 态 定 制 全 程 督 学

言语理解争议题一锤定音系列之2014年国考三

——一道容易选错的国考题

“一锤定音”系列主要讲解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争议题,前面几期分别讲述了2013年413联考、2013年山东、2013年江苏、2013年上海、2013年广东、2013年甘肃、历年国考言语模块存在争议的试题,这些文章讨论的都是市面上考生疑问最多、各机构答案定错的试题,各位可对照手头资料查看答案是否有误。

言语理解争议题“一锤定音”系列将陆续梳理国考、联考,以及一些独立考查省份言语模块定错答案、给错解析或争议较大的试题。在这里你将看到最准确的答案、最易懂的解析,敬请关注。

下面要讲的是2014年国考的一道片段阅读,这道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许多公考机构开始选的是错误答案,后来都偷偷改正了。 2014年国考

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时常被外行人士甚至临床心理从业者忽略。人们很难意识到,行为的变化有一部分是随机因素引起的,因此心理学家不应自诩能够预测每一个案的行动。心理学的预测应该是概率性的,表示自己可以在个体层次上进行心理预测,是临床心理学家常犯的错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的行为发展变化具有偶然性 B.心理学的预测是对行为的总体预测 C.目前对人类行为预测的准确性还不高 D.临床心理学家更擅长对个体进行心理预测

文段选自《对伪心理学说不》第十一章——偶然性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原文如下:

1

http://www.hongqilin.cn/ 动 态 定 制 全 程 督 学 偶然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常被外行的大众和临床心理从业者所误解。人们很难认识到,行为事件结果的变化有一部分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行为的变化有一部分是随机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心理学家不应该以自己能预测每一个个案所涉及的个别行为而自诩。心理学的预测应该是概率性的,是对总体大趋势的概率性预测。

让人觉得自己可以在个体层次上进行心里预测,是临床心理学家常犯的错误。他们有时会误导他人认为,临床学历及经验赋予了他们一种对个别案例能准确预测的“直觉”能力。 作者将原文中加粗的部分删去,并做了小部分的修改。 我们再来看题干,瞧瞧文段到底讲了些什么。

第一句讲到人们容易心理学中的偶然性;第二句强调心理学家不能预测每一个案的行动;第三句指出心理学的预测是概率性的,并再次强调心理学家不能在个体层次上进行心理预测。

由以上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讲述了心理学家不能在个体层次上进行预测,只能通过概率估算进行总体预测。最后一句是主旨句。

A项,很多人包括公考机构,都选的是A,那是完全没搞懂文段论述主体以及强调的重点,文段明显讲的是“心理预测”,而非“人的行为”。我只能说,选A实在是错的太离谱了。 C项,“预测的准确性”亦非文段论述的方向,文段探讨的是心理学的预测特点。 D项,与文段意思完全相反,容易排除。

再结合正确选项看原文,我们发现,命题人把删掉的关键句(原文中加粗的句子)设置成正确选项B。通过这道题,我们也总结出抓住文段论述的重点是主旨、意图题作答的关键。

(红麒麟2013版强势升级,打造更权威、更智能、更实用的公考学习平台,专属方案、迭代题库、解析问答、学霸排名、能力测评、申论批改打分、面试语音答题、名师语音点评……一切尽在免费中)。

——

源自红麒麟定制式公考督学平台

2

言语理解争议题一锤定音系列之2014年国考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glpi252m88az813iuw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