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刘
璐 学 号 20082501055
专 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火炉山森林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2011年 4 月 16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火炉山森林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 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研究火炉山森林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采样测定方法
1、 仪器和材料
GPS,海拔仪,照度计,温度计,卷尺,皮尺,样方绳
2、 测定方法
(1) 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4月16日和4月17日两天在火炉山(23°11′N,113°23′E)设置样地,采用无样地格子法设置18个10m×10m的大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高于1.5m的乔木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 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优势种的分布格局的分析选用扩散系数DI,种间联结的分析选用联结系数AC。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 100% ;多度 =
相对频度 =
× 100% ;频度 =
相对盖度 =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ilogePi
其中,Pi —— 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 Σ(Ni / N)2
其中,Ni —— 种i的个体数;
N ——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扩散系数DI =
与预期的偏离程度用t检验来确定:t =(DI-1)/ [ 2 /(N-1)]?
其中,N —— 样方数
联结系数AC:根据样地调查资料,建立2-列联表,分别计算a,b,c,d值。
其中,a为2个种都出现的样方数;b为种A出现而种B不出现的样方数;c为种A不出现而种B出现的样方数;d为2个种都不出现的样方数。
当ad≥bc时, AC =(ad-bc)/ [(a+b)(b+d)]
当bc>ad且d≥a时,AC =(ad-bc)/ [(a+b)(a+c)]
当bc>ad且d<a时,AC =(ad-bc)/ [(d+b)(d+c)]
三、 结果与分析
1、火炉山森林群落乔木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马占相思 + 大叶相思 + 尾叶桉群落表 种名 马占相思 总株数 43 相对多度 9.77 相对频度 5.62 相对显著度 27.63 重要值 43.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