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运动、空间和时间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备注:1、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只有一个答案); 2、 作图题务必用铅笔、尺子,违反者重做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 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4.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变化,也就是物体的 随时间
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 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 是相对的。
2.参考系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
位置是否随 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 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
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
3.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间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
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 表示,时间间隔用 表示。
【小试身手 轻松过关】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2.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3.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1
【基础训练 锋芒初显】
4.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
取 作为参考系的。
5.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 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 月亮在云中穿行;
(3) 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6.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7.在时间轴上标出第2s末,第5s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举一反三 能力拓展】
7.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名师小结 感悟反思】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2
§1.2 质点和位移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 3.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4.能够在数轴上表示位置和位移。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1.质点 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
的 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 ,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 的物理模型。
2.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
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
的 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 到 作一条有向线段,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3.矢量和标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
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
【小试身手 轻松过关】
1.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3.如图所示,一物体沿3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则沿哪条路径运动时的位移较大( )
A.沿1较大 B.沿2较大 C.沿3较大 D.都一样大
3
4.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5.一质点向东运动了300 m,又向南运动了400 m,则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位移的大小为 。
【基础训练 锋芒初显】
6.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7.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8.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举一反三 能力拓展】
9.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如图所示。一位击球员击球
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直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 m,
位移是 m,位移的方向 。
【名师小结 感悟反思】
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本节重点是理解并能计算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最根本的方法是掌握其定义,领悟二者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与联系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