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贯穿《二十四诗品》的美学精神
摘要:“自然”是中国人的长远追求,浸透于其人生、思想、美学和文学艺术等等方面。“自然”也是贯穿《二十四诗品》的一种美学精神,《二十四诗品》的尚“自然”有其特色和贡献。本文主要通过简析其中的《自然》《疏野》《实境》三品,对《二十四诗品》崇尚“自然”的基本情况、特色和贡献做简要的揭示和讨论。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自然;疏野;实境
自老庄哲学以来,“自然”就成了中国人的一个长远的追求,这种追求浸透于中国人的人生、思想、美学和文学艺术等等之中。就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艺术而言,“自然”已经成了人们长久地倡扬和追求的一个审美理想,一种艺术风格。在崇尚自然的历史潮流中,中国古代诗学名著《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是一个不应忽视的美学存在。这不仅因为它曾以“自然”为名而独设一品,而且因为它将其尚自然的美学趣向投射到了它的众多品目之中,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贯穿其各品之势。本文即对《诗品》尚自然的具体情形、特色和某些新意做简要的考察。
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自然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自然》一品,整个都在从艺术创作方面说明何为“自然”。起首二句“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是说体现了“自然”精神的艺术创作,无须乎久思苦虑,不涉乎旁采博取,诗人只需直接面对客观世界,但有会心,欣然即得。如此创作,自然平易,宛若“俯拾即是”。接下去六句“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意思一贯而下,一气呵成。“俱道适往”的“道”,即如那以“自然”为法的老子之“道”,①也即是那自然无为的宇宙法则、规律。与这样的以自然为法的道而俱往,以这样的眼光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所见遂无非一片自然化机,所写遂无非自然佳妙。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说此数句道:“花开,物自然;岁新,时自然。其著手成春也,如逢花开,如瞻岁新,自然之中又自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