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 4:25: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2010级 思政2班 石盼 20100510078) 导言: 1.中哲史研究对象:①是研究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萌芽、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的学问 ②中华民族哲学认识的发展史 ③中国哲学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

2.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①哲学与伦理、政治思想(社会和人生)密切联系 ②无神论(农业)的传说 ③朴素辩证法(社会与人生中)的传统 ④始终不离开人间(倾向实践哲学) ⑤独特地表达方式(引言、比喻例证) 3.学习中哲的意义:①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 ②明是非、知进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③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④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及其运动规律

⑤分辨人间真善美和培养正义感 ⑥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4.当前中哲史发展的状况:①与马哲、西方哲学相互渗透于交融 ②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借鉴,一体化趋势加强 ③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使中哲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

第一章 哲学的萌芽

1. 中国哲学萌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朴素的实在思想意识(唯物) ②原始宗教有神观念的产生(唯心:万物有灵论 灵魂不灭观念 图腾崇拜 巫术思想 神话)③阴阳、五行、八卦 2.阴阳学说的哲学内涵

①是对具体的相对属性的自然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②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对立统一 互根互用 相互制约 消长转化 无限可分规律) 3.五行学说的哲学内涵 是对自然规律的抽象总结:①是四季五时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 ②五行相生是对五时气候物候运转规律的抽象 ③五行相克是对自然气候制胜规律的抽象 4.《周易》分为《易经》、《易传》 5.《易经》的三原则:交易(变通)、简易(由繁化简)、不易(本体不变) 三法则:理(事物的道理、原则) 象(象征、形象)数(筮shi数)

《易经》的构成分为上下两篇30卦,下篇34卦,每卦64爻,共384爻,64卦的卦辞384爻的爻辞称为易经 并由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6.论述《易经》的哲学思想

①天人合一观念 ②抽象概括的观念 ③矛盾的观念 ④交感相斥观念 ⑤变易转化观点观念 ⑥中与正的观念

7.《易传》的哲学思想:在吸取儒、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易经》原始阴阳说的继承和发展,其主体内容是以“阴阳”之“道”为核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①宇宙哲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朴素唯物论)

②辩证法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相当于今天的矛盾思想) ③人生理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8.《周易》哲学思想的意义、现代启示、缺陷

意义:①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变化基因、价值取向、基本思维模式 ②代表了古代思维所能表达的最高水准 ③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

现代启示:①事业观和民本思想对个人和社会具有进度意义 ②整体观、和谐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③灾异观和忧患意思识有助于促进价值观的培养 ④发展观、重生思想,有利于激发个人和社会的创新

.

.

缺陷:①唯心主义倾向 (“道”是万物本源) ②形而上学观点

③抽签、占卜本身是非科学的 ④一般占卜者的动机也是非科学的态度 第二章 诸子哲学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及表现:

①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变革(表现:井田制的瓦解;铁工具的广泛使用;牛耕的发明和使用;大城市的出现)

②政治制度上的大变革(各国变法的风起云涌 官僚制度的变化) ③思想文化和哲学的大发展(学术下移 周天子的位的丧失 士的分化) 2列举诸子学派的主要特征和代表人物、代表著述 儒家学派: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

主要特征:①礼治 ②仁、仁政 ③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 道家学派: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子》

主要特征:①道是宇宙的本源,具有普遍性 ②主张无为 法家学派:管仲、商鞅、韩非 《韩非子》《孤愤》《五蠹》《说难》

主要特征:①将法置于群体社会唯一的行为规范与标准的位置上,提出以法为教,以

吏为师 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思想

3.孔子的哲学思想

①在人道观上,主张立礼复礼,纳仁入礼,仁礼结合。

②在认识论上,尚未摒弃\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观点,反复论述的\学而知之\观点。 ③在方法论上,孔子吸收了西周、春秋时代的\中和\观念,并发展成为\中庸\思想。\中庸\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的基本方法。 ④孔子的\命--礼--仁--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仁\是其核心。

⑤天命观,鬼神观;顺应天命,同时有强调人力、人为;没有否定鬼神,行动上有敬意,心里上却疏远

4.孔子认为认识的来源:①上智:生而知之②中人之学:困而知之,学而知之 过程:①感性阶段(学礼)②理性认识阶段(学思结合) 对象:“仁、礼”为核心的社会伦理知识 目的:行是学的目的,是学与非学的标准

对孔子认识论的评价:①认识论在其所有思想中所占比重轻 ②其认识论中忽视了自然界的重要地位 ③认为知识的来源于“上智”,要向古人学习 ④所强调的“行”,只是“为政”“交友”以及修身养性的活动是片面的 5.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论:含义①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道是宇宙的本源,生育万物的本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不可否认、可以体验

含义②道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有无相生(天地万物运动变化都是按照道的规定法则进行的);反者道之动(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它揭示了世间一切事物都会相对里面转化)

德论:德是万物的自然本性,强调生命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和以何

种方式进取,由此得到不同的生命境界。(贵柔守雌,上善若水; 朴实无华,反朴归真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我、不自矜) 老子思想现代价值:(积极 )生态 人生 少私寡欲,知足常乐

物极必反,祸福转化 柔弱胜刚强 顺其自然,清静无为 不足(消极):①“返本复初:思想浓厚,不利于事物向前发展

.

.

②循环论会让人产生消极的人生观

③忽略了“知”和“学”引人向上的作用

④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⑤理想国是不现实的 ⑥“柔弱处下”的主张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 6.庄子的哲学思想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相对主义:齐是非(抹煞主体对一切事物是非、然否的价值判断之确切性和差别性);齐万物(一切界限和差别都只是现象的、相对的、变动的。从本质上看,万物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差异);齐物我(在主观世界中,清除物我界限)③人生哲学(绝仁弃义,斥虚去诈;求真尚朴,独舒性灵;崇尚自由,反对专制) 7.韩非子的哲学思想、历史地位、影响、与现代法治的不同 哲学思想:①唯物主义的天道观

继承和发展了荀子“明于天之三分”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天神论”思想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学说)

矛盾的统一性;斗争的不可调和性;矛盾转化的条件性 ③“好利”“自为”的人性论(“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人际关系知识利害关系;人性本身无所谓善恶,故可“因”而不可“化”;对自身人性论的许可)

④厚今薄古的历史观(韩非子将时代分为三个部分“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 历史地位:①其天道观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无神论是深刻的唯物主义思想 ②矛盾学说是对辩证法的杰出贡献,其人性论是对奴隶占有值得根本否定 ③其历史观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

④法、术、势结合的政治哲学为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提供了理论和操作手段

影 响:积极:法治思想的核心精神是讲公平、平等,主张“法不阿贵”,这与商周以来的礼治思想正好相反。消极: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真正的平等的法制精神的

与现代法治的不同:①现代法治讲求法律至上,而法家则强调君权至上。②现代法治讲求权利平等,而法家思想则无权利平等观念③现代法治讲求权力制约,而法家则倡导极端的君主专制 ④现代法治讲求权利本位,而法家的“法治”是以义务为本位的 8.阴阳家的哲学思想

(一)阴阳家的来历:阴阳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派别。以阴阳、五行说为中心思想,故名。其代表人物亦称阴阳家、五行家。据说是由古代天文学家和占星家转化而来。战国时,阴阳五行学说盛极一时。 (二)阴阳家的主要哲学思想

①阴阳五行学说 ②五德经史说 (三)阴阳家哲学思想的影响

①五德终始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说明了任一历史合理性都不是永恒的 ②对秦汉以后的自然科学、对儒家、道家与道教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章 两汉经学

1 .黄老之学:战国以来托名黄帝和老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取法家若干思想的一个学派,其学以提倡“清静无为”、恬淡寡欲“为核心,这种主张有利于安定社会与民休息,进而恢复经济,稳定政权。

2.黄老之学衰微的原因:①不适应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③不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粉饰君权

.

搜索更多关于: 大学《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 的文档
大学《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hbrk20lxj92i2p9mey92mdyx423a401cd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