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2:47: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食品分析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适用专业 审核人 食品分析 48 授课学期 学分 工业分析与检验 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执笔人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 课程性质

吴海霞 食品分析是一门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学科,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原理、检验方法和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1.2 课程作用

食品分析的任务是根据制定的技术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检测分析手段,对食品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及成品进行监测和检验,从而对产品的品质、营养、安全与卫生等各方面做出评定;对生产工艺及有关的工艺参数进行监控,以掌握生产情况,保证产品质量;为工厂成本核算、成产计划的制定提供基本数据;为新资源、新产品的开发;为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食品分析是食品工业生产和食品科学研究的“眼睛”和“参谋”,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保证食品营养与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确保食品的品质及食用的安全,研究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来源、途径,以及控制污染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前导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定量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2、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2.1 教学目标 2.1.1 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食品分析与检验中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掌握食品基本营养成份、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理化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2.1.2 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分析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的能力,能胜任食品分析岗位的工作。

2.1.3 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中重量法、容量法等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和实验教学等方法。 3、教学模式

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4、教学条件

4.1主讲教材及参考教材

教材:穆华荣,于淑萍主编,《食品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大连轻工学院主编,《食品分析》,中国轻工出版社,1994; 2.杨严俊等译《食品分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刘长虹编著,《食品分析及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4.张水华主编,《食品分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化教材 4.2多媒体教学条件

学院多数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适应教学需要。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3 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充分,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以及进行化学分析的所有仪器,能满足本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

5、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题目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参考学时 1 2 3 1.了解常见食品的性状、组成及分类方法,熟悉常见食品的感官、理化指标,建立食品质量标准的绪论 概念。 2.掌握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作用和内容。 1.了解感官检验的类型、基本原食品分理及分析方法。 析检验2.掌握密度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的一般的原理。 方法 3.掌握各种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 食品样品的采了解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集和预 处理 1. 掌握食品中水分、灰分、酸类物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的基本概念 食品一及其影响。 般成分2. 掌握食品中水分、灰分、酸类的检验 物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分类食品添及应用。 加剂的2.掌握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测定 (钾)、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硫酸盐等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1 1.掌握密度计、折光仪和旋光仪的原理及使用。 10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1.学会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2.掌握食品预处理的方3 法。 1.掌握食品中水分、灰分、酸类物质、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2.熟练掌握电热干燥18 箱、高温电炉、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气相色谱仪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相关仪器在食品分析中的使用。 掌握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钾)、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硫酸盐等6 的测定方法。 4 5 6 食品中1.了解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类和通过食品中微量元素的3

微量元作用。 素的测2.了解各微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和定 方法。 测定,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及荧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的原理及仪器使用。 了解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有机氯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的测定方2 法。 7 8 食品中农药及药物(兽药)的测定 食品中毒素(天然毒素)和激素的测定 食品中食品卫生微生物的测定 考核 1.了解食品中农药、药物(兽药)残留的影响和危害。 2.了解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有机氯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1.了解食品中几种常见毒素、激了解食品中河豚毒素、素种类和危害。 贝类毒素、生物碱的测2 2.了解食品中河豚毒素、贝类毒定方法。 素、生物碱的测定方法。 1.了解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2.了解检样的处理及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了解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常见致病菌及真菌的检验方法。 1.了解检样的处理及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了解菌落总数、大肠1 菌群、常见致病菌及真菌的检验方法。 2 9 10 6、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1)考核方式:笔试 (2)成绩评定

平时:20% 期末:80% 7、 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穆华荣,于淑萍主编,《食品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4年。

参考资料:

(1)大连轻工学院主编,《食品分析》,中国轻工出版社,1994; (2)杨严俊等译《食品分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刘长虹编著,《食品分析及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4)张水华主编,《食品分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化教材

搜索更多关于: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的文档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hd1t10ncd99g5m14c0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