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练禅宗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20:36: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如何练习禅宗

即得解脱。要认识自己内心里面的善知识,识自心内善知识。从自心来引导它外面给你讲的外面的心里领会这个道理了让它领着你这才行。里面领会了就成你这个理即是法,就起作用了还是自己来。若自心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即有教授,救不可得。

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至佛地。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不要以为我这儿给

你讲了道理,就悟了没那么便宜。这儿一讲,领会了里面起作用了一悟是意识认识的知识在意元体里面起作用了使它运动变了还是自己里面起的变化。所以慧能从来不说我怎么怎么着,自己的智能功讲,关键是自身。只是个外因,帮一帮,自己里面起变化。

没自悟怎么办呢?用般若观照,用你自己的智慧,一物不着,还是无相、无念、无住了妄念就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善知识就出来了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没事就是无念无相无住,就这么几个字就完了摩诃是个大、

虚、空,里面变化无穷,不着于一相,无形无相,就这么个清净状态,内在特殊状态。练意元体清明,就这样反复练。佛家功法,这个就是根本。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六识(新本为:六贼)眼、耳、舌、鼻、身、意,从六门出来,色声香味触法当中,不染也不离,有了也不着于它来去自由,就是般若三昧。般若智慧定在里面达到顶峰了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什么都不想了任何念头都没有了这就是把你缚住了错了着于一边了就是边见。故无念法,常自清净,不着于一切处。敦煌新本为: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

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六识门出,来去自由,这就叫无念法。这个禅宗,就是从事上告诉你怎样去做,能做成这样,就行了不要管别的东西。这个我一般人做不到因为他从宗教里面意思起来的为什么他以后禅宗绝大部分都不行呢?因为缺了人的社会性,简单地说了事上去做,不懂人在社会联系中要符合规律,不要有固定的印象。所以我讲,真正大道之行,得实现共产主义,大同文化才行。不达到共产主义,要想每个人都去修,做不到但是现在有条件了可以做点善事,不愁吃、不愁穿,干这事,可以做到意识到如何去修,

如何去做,这就可以了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罕见吾法身,不离汝左右。善知识,将此顿教法门,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教,终身受持而不退者,欲入圣位,然需传授。

从上已来,默然而付于法,发大誓愿,不退菩提,即需分付。谁得了这个法,这么去做,那我这个人就在身边呢。将来碰到后世的人看法一样,行为一样,愿学,就教他把法传给他让他发愿,努力去做去。若不同见解,无有志愿,处处,勿妄宣传,损彼前人,究竟无益。要人家和你见解不同,不相为谋嘛,就不要给他讲,不要见了谁都说,说了之后,闹腾了也不起作用,还把老师的东西给糟蹋了若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这句是从宗教意义上说的善知识,听吾说《无相颂》令汝迷者罪灭。亦名《灭罪颂》颂曰:愚人修福不修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原来造。以为布施供养这个是福了干这个了心中三恶,各种恶事,还都存在着。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大师今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若欲当来觅自身三毒恶缘心里洗。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前面教

的这些,一般的人呢?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便是道。大师说法了韦使君、寂僚、僧众、道俗,赞言无尽,昔所未闻。

开段讲到这儿,法海就讲完了后面还有多一半,可能都是法海以后的内容了再给大家讲一个《无相讼》使君问在家居士如何修的这个与咱们有关系,因为咱们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大师言:善知识,慧能与道俗作《无相颂》又是一个无相颂,不是法海讲的为什么呢?前面刚讲了一个《无相颂》马上又讲一个,这不可能,一定是后来讲的尽颂此,以此修行,常与慧能一处无别。按这个修去,就和慧能一样了颂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若学顿法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净性於妄中,但正除三障。

心一净定在哪里呢?就在妄念中呢!能够正了以后,妄念就没有了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罕见在己过,与道即相当。经常看到自己哪点不足,做的不够,拿佛教道理去要求。罕见自不足,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头还自懊。若欲觅真道,行正即是道,哪儿找正道去,行正就是正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道的人,不管他人有什么过错。现在不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不行,还得去做。

怎么做呢?做的时候不要起心,不着于它就可以了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非我不罪,非自有罪,他人错了自己也跟着错了这就更坏了怎么样呢?不对,不能不对,以有理对无理,自己也不对了好了自己修行里面出问题了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若欲化愚人,事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菩提现。没有疑心了就成菩提见了法元在世间,於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邪见是世间,正见出 世间。什么叫在世间出世间?邪见,不正确的东西属于世间;正见,正确的出世间。离开那个不正确的正确的上来,叫出世间。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邪正都不管了就成佛了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迷来经累劫,悟即刹那间。这个无相讼,对在家更具体一些。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行一直心,做善事,见己过不见人非,不着于相,解决问题了参禅多简单,后世没法比了因为他里面通了明了怎么一说都对。后面,大师言:善知识,汝等尽诵取此偈,依此偈修行,去慧能千里,常在能边。依此不修,对面千里远。各各自修,法不相待。众人且散,慧能归漕溪山。众生若有大疑,来彼山间,为汝破疑,同见佛性。和上一个无相讼一样的上一个讲嘛,得吾法者,罕见吾法身,不离左右。和这儿以偈修行,常在能边,还不一样吗?说明后面是添的不是法海的内容。合座官僚道俗语,礼拜和尚,无不嗟叹:善哉大悟,昔所未闻。

岭南有福,生佛在此,谁能得知。一时尽散。完了就这么简单,简单是简单,得从日常生活中磨炼。里面真正很精纯了一通,就进去了为什么进不去呢?意识太乱了事太多,这儿沾一点,那儿沾一点,就不自由了以前人要活呀,不沾还不行,现在有条件了有得吃有得穿,高高兴兴就从里面跳出来。当然我还要做善事,为人民服务去吧!一心为公,做了善事也不着于它不要做完了嘀咕他为什么不谢我呀!这就着相了做就做了做是为了内在一种感受,还要谢什么?一件坏事干完了不应该,不再做就完了能弥补上就弥补上,不能弥补,知错就改,不要了别老背着它那个事错了再背着它两个,这叫又覆又系,不要了一放即是。

搜索更多关于: 如何练禅宗 - 图文 的文档
如何练禅宗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i1at5rp8o85bn78adf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