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所覆盖的地域可以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是首都功能和“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承担国家政治文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同时具有服务全国的会展、体育、医疗、商业和旅游等功能;二是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是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图2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 国内外致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著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也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节点;三是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北京城发展的中心所在;四是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密云、怀柔、延庆五个区县,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也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离线空间。
(三)经济概况
按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北京 现的人均GDP已经处于中等富裕国家地区的上游,接近富裕国家地区水平。 2012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亿元,比2012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13元(按
年平均汇率折合15052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8:22.7:7.5变为0.8:22.3:76.9。 (四)历史文化概况
北京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 北京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保存着中国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建国后更是把首都设在此处。北京市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北京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闻名中外,在被推出的中国七大古都中名列前茅。
六.实习内容
(一)城镇聚落考察
实习期间通过在赴实习地点的路途中对北京城的考察、参观北京市规划展览
馆以及浏览南锣鼓巷,对北京市的建筑物群体形态、布局以及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解。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东城区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改建后的展馆公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该馆展示内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及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
北京市在2004—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地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北京的整体城市建筑布局是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线和传统的中轴线的南北轴。
(2)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3)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后山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1)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2)新城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新城有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3)镇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图3 北京市空间结构规划图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完整的保存着,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的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他们串起来,就像一块豆腐,方方正正,不歪不斜。胡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象征和谐团圆。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他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
图 4 北京胡同(左)、老北京四合院示意图(右)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士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方、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挺远合围在中间,故称四合院。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栋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进行 (二)文化与旅游地理考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