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作业 (必做题1)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 公共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架构包括那些基本元素? 答: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包括:
第一是“基本假设”。经济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人们对福利标准判断的主观性的假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立统一假设、政府职能随经济增量变化而变化的假设等等。
第二是一些概念,如: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福利、效率等。 第三是“特定理论”。 第四是有效的“检验方法”。
2 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
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对消费者来讲增加同一物品的消费,由于重复使用,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刺激效应就减弱了。再是说,假定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效用又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是将物品首先用于效用最大的地方,依此办理,这样物品被消费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上,货币边际效用在穷人与富人间的不同,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分析生产、分配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认为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区别于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虽说现代社会消费品的种类
繁多,富人的货币可以有多种用途,不会在某一商品上无穷使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究其原因是(1)人的生活消费在一定阶段并不是象人们认识的那样是无限的,而是有终极的。(2)投资环境较差,资本利润率存在递减等。对于富人来说现金与其它财富最后成为“遗产”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能因此否定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同效用。
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大是因为穷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少,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
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大。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小是因为富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多,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在不断下降,其最后的边际效用就小。
3 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答: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二、论述题
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目标,抽象地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只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公平,它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效率,它
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公平从属于效率,只能表明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真实现公平。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调
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的。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但如果过份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或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假定我们将公平看作是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效率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那么一个发展
中国家可以多考虑讲效率,而发达国家则更应该讲公平。假定一个社会的盈利性生产活动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政府只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那么这个政府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讲求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由市场来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会提高效率,政府只要管住社会公平就行了,这类国家讲公平的同时才是去兼顾市场或企业的效率问题,比如不要有过高的税率,毕竟过重的税负也是要影响市场或企业的效率的。
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
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而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时,这说明原来的政策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运作。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 高考热线“热”了谁
高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是可想而知的。每年中国都有数以百万计的考生参加高考,千军万马闯过了独木桥之后升入大学。从1996年起,一种名为查分热线的成绩查询方式开始在全国推广。在缴纳了一笔远远超过常规的费用之后,考生可以通过声讯电话提前得知自己的成绩。人们一方面在享受声讯电话带来的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一方面却开始对声讯电话的高收费政策提出质疑。
17岁的小张是江苏省某中学高三学生。2005年,小张与全国867万考生一道参加了高考。历经高考的洗礼之后,小张开始焦急地等待高考分数。2005年6月26日的时候,小张得到消息,高考成绩已经下来了,但是必须通过声讯电话查询。作为一名农村考生,小张深知高考的分量,尽管高考成绩最终会在一天之后公布,但是焦急的小张还是压抑不住自己的冲动。在缴纳了4元钱的查询费之后,小张得到了自己的成绩。参加2005年高考的江苏考生有47万名,他们中的许多人和小张一样在缴纳了一笔看似不多的费用之后,提前知道了自己的成绩。然而不平静下来的小张开始对声讯电话的高收费政策提升质疑。她认为自己缴纳的高考报名费中已经包括了成绩查询的费用。教育考试部门将自己的纪绩出售给通讯运营商来牟取暴利的行为是不合理的。
小张还不知道实际上自从高考查分热线也炉以后,人们对此的质疑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几乎在每次大型的全国性考试这后,在考试成绩公布之前,有偿查分的话题都会在各大媒体上引起形形色色的讨论。一位叫肖余恨的时评作家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说,教育资源属于全民。国家拿属于全体国民的财政款供养教育部门,目的不单单是为了管理全国的教育资源,本身就有服务于全体国民的目的。因此,人们有权利要求教育部门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而教育部门也天经地义地有为广大考生提供周到服务的义务,包括在第一时间内为考生提供准确的高考成绩。这本身就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更何况,每位考生都交纳了不菲的考试费用,这费用就应该包括高考分数发布成本。考试部门出卖这种“垄断信息”以自肥,实在有抽公
共服务部门的形象。他呼吁“查分热线公益化”。另一篇评论说,高考有偿查分还涉嫌对考生隐私的无理侵犯。考试成绩,尤其是高考这样的重要考试成绩,显然属于考生的个人隐私范畴。政府教育部门作为考试组织者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学生的个人隐私。怎么可以有偿出售给商业机构?一位家长说,“不管高考成绩是个人信息还是公共信息,省招办都不是此信息的拥有者,当然也不能拿去卖钱”。他打了个比方,省招办的角色最多是个仓库管理员,他怎能随意处置仓库里的货物呢?
对于各方面的质疑,教育考试部门作出的解释却漏洞百出。2003年江苏省招办曾明确表示,当年拍卖考分发布权所得将全部用于弥补该省各市招办高考防“非典”费用的缺口和全省高考试卷阅卷工作,绝不挪作他用。然而,2004年并没有“非典”,每位考生都交纳了140元的考试费,有关部门为何还要继续拍卖高考成绩发布权呢?2005年上海、浙江等地相继推出高考成绩免费查询,同处长三角的江苏是否会和上海、浙江一样对高考热泪盈眶线的高收费政策进行调整呢?这一话题引起了《中国青年报》等各大媒体的关注。然而这一猜测在2005年6月25日有了答案。这天下午,江苏省教育厅、招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该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阶段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及填报志愿资格线。但对是否开通“查分热线”、是否收费、费用由谁支付等问题只字未提。会议结束后,在记者的多方询问下,该省招生主任才表示:“今年还是和去年一样。”
据了解,最近几年,江苏省招办是通过两种途径通知考生成绩的。一是由各级招办发放加盖招生部门公章的高考成绩单给考生个人,大多数考生可在成绩公布的一天之内接到成绩单,而较远地区的考生也会在两天内收到自己的成绩单。另一个途径是由江苏省电信公司承担高考成绩和录取结果的查询,考生输入本人的准考证号及考试证号,经双重确认后可查询到各科成绩及总成绩。这个声讯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一元。后一种查分式源于两年前。在2003年6月5日,在江苏省招办的主持下,江苏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家电信企业参与了高考分数发布权竞标会。江苏移动公司表示,如果中标,自愿将短信查分获取的直接收入全部交给省招办。江苏联通公司出价30万元,而江苏电信公司则开出120万元的高价,一举中标。江苏电信公司中标后,又与江苏联通公司达成有偿协议,共同向社会提供高考分数查询服务。
由于声讯查询高考结果比信函通知要快得多,所以考生一般都会选择声讯查分。据有关人士测算,理论上每位考生查分约需3分钟,2004年江苏有40万名考生,加上重复查分、长时间查分和后期查询录取结果,江苏电信应该是稳赚一把。几年前,为争夺高考查分这个据称“30天内即可产生100万元收益的盛夏大蛋糕”,江苏移动、联通、电信几家公司竞相出招,都杀红了眼。今年,江苏考生人数多达47万,其中所蕴藏的利润显然将更加丰厚。
高额的利润是教育考试部门和通讯运营商合作争相开通查分热线的根本原因。据了解,查分热线并不局限于高考。目前我国各类查分热线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将近百余种查分热线,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