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第26届学科论文 中 学 生物 学科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程倡导的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课堂联系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学生反馈的即时点评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没有发挥出有效点评的作用,不利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如何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即时评价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效性 一、问题缘起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课堂联系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学生回答后教师如何评价?是简单的用“好,不错,非常好”等这类点评,还是不作点评继续上课?显然点评是一定要的,即使是出于礼貌,而且是有效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少;高年级后,教师有时只好无奈地采取了“点将式”、“火车式”的提问手段,这更加重了学生回答问题的逆反心理。一些学生承认自己有心理障碍,害怕答错后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甚至一个发型、服饰、手势或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更不用说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了。无效的点评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效的点评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负效的点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甚至遭到同学的嘲笑,进而从此丧失了该学科的兴趣,放弃该学科的学习。事实上,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简单的、一成不变的“错”、“对”、“好”、“很好”的评价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二、归因分析
(一)有效点评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切教育教
1
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新课程的实施就要大大折扣。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评价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研究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像一根奇妙的杠杆,能使教与学互动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就像路标,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方向。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诊断功能,二是激励功能。根据信息论,学生得到反馈信息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评价就是信息反馈。通过评价,学生能获取回答正确与否的有关信息以及相应的信息提示,从而学生根据这一信息调整自己的认识,使认识得以完善,正确的认识得以强化,错误的认识得以修正。有效、甚至高效的评价能使师生的思维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有效点评的内涵
有效点评的内容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用一个课堂评价的例子:“你能灵活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解决这个问题,说理的逻辑性也比较强,你回答得很好,但是语言表达方面还有点不足之处,希望你能继续努力。”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生物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三、点评策略
2
新课程呼唤充满有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教学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教师,我们应掌握学生的心理,帮他们消除学习中的顾虑,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其中较为关键的就是教师应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开拓进取,摸索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有效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一)用激励性的语言点评
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被称颂,被表扬,被肯定。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是“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憧憬未来,常对活动充满热情,易振奋、易波动,也会感情用事;遇到挫折会有种种消极情绪。”老师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在学生的心理掀起千层波浪,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多用赞美的语言,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例如,我在一次教学中,一名学生答错了题,他当时非常羞涩,很不好意思,如果这时我只是说:“你答错了,坐下。”我想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不会再回答问题了。我及时给他鼓励性的评价。“你是个爱钻研的学生,不过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全面,再好好考虑,你一定会有更全面的答案,请坐。”事实证明在以后的学习中,这名同学还是积极回答问题。 (二)客观地点评
教师不能为了鼓励学生而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表示赞许,这样会误导学生,不可忽悠学生。因为高中生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所以教师要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特点,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
要想取得良好的点评效果,教师不仅要注意词语的准确、得体,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缓急,还要注意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从而使点评充分显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比如,肯定学生时,声音适宜响亮清脆,指出学生的不足时,声音要柔和、恳切,如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身边,用鼓励的眼神、得体的手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劲的亲和力,这样的点评,既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引领过程。
3
(三)真诚地点评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有强烈的自尊心。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的、热情的评价。此时教师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富有感情、精炼的语言真诚地去点评,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无论是批评与表扬,都要真诚,不能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这样会使点评变了味,成为负效点评。 (四)全面地点评
教师的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关注学生的面要广。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有时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重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能力、情感等。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作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如:“虽然你的答案不是那么准确,但你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好,这一点我要向你学习。”再如:“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如果再思考思考,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你会笑得更开心。”
“错误”其实是学生学习中的宝贵经历,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也是课堂实践中的宝贵教学资源。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让“错误”美丽起来。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五)个性化点评
个性化评价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评价尺度,给予不同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