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氢气化合反应生成氨气(C),进而生产出尿素(D)等其它的氮肥,请根据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序号);
(2)氨气(C)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物质D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根据题意,写出A→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四、实验题
21.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过程。
(1)图1是甲小组同学向滴有酚酞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乙小组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②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实验步骤①和②两次使用了滴管,用完后需要洗涤的是_____(在“①”、“②”、“①和②”之中三选一填写)。
(3)丙小组用温度和pH传感器检测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 ①E点的意义____。
②BC段pH变化很快的原因_____。
③如图4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如果1处填写Cl-,2、3分别应填写______、_____。
(4)丁组通过检测溶液导电性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如图5,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说明氢氧化钡溶液能导电,导电的原因是____。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小灯泡由亮变暗,再由暗变亮,同时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导电率变化如图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
,
②检测溶液导电性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五、流程题
22.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小辉对实验室已开封的久置在空气中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提示:Na2CO3+CaCl2═2NaCl+CaC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根据实验现象,小辉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2)取碱石灰样品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如果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反之不含氢氧化钠;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_____;
(3)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碱石灰在实验室里要_____保存。 六、计算题
23.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 g,试计算:
⑴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⑵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___克.
⑶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24.用久的热水瓶内胆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兴趣小组为了解具体成分进行了实验。他们取样品25克放入质量为100克的锥形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往瓶内加入150克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此时天平示数如图。对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4.2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3)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精确到0.1%)。 七、探究题
25.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按图甲装好药品,连接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
【查阅资料】铁有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其中FeO接触到空气会立即由黑色变为红棕色;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 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____溶液 实验现象 黑色固体不变色 实验结论 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填物质名称)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学科,网 ________,且有红色固体出现 【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拓展创新】同学们利用微型仪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图甲装置,设计出图乙装置,并分别选用湿棉花、湿粉笔、芦荟叶、芭蕉茎、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作为供水剂,实验都获得成功。 ①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_________。 ②分析上述供水剂的供水原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疏松、多孔的物质,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 B.新鲜的富水植物,在受热时水分容易释放出来 C.本身不含水的固体物质,不能用作供水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B C D C C D B A D C A A B 二、填空题 16.长颈漏斗 ③④⑥⑨ 2KMnO4
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 防止瓶底被炸裂
①②⑦⑧(或①②⑥⑧⑨) CaCO3+2HCl=CaCl2+H2O+CO2↑ 石蕊溶液变红 17.得到 SO2+2NaOH═Na2SO3+H2O 34 Se+O2
SeO2
18.金刚石 单质 分子 导电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三、简答题
19.方案一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会使紫色石蕊变蓝色 盐酸或者硫酸,氯化钡或氯化钙 试管、胶头滴管
20.A、B ﹣3 N2O5 46.7% 2NO+O2═2NO2 A、B两种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四、实验题
21.能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NaOH+HCl=NaCl+H2O ② 60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热量最多,温度最高 溶液中的碱较少,随着酸液的滴加,碱很快与酸完全反应,而且酸很快过量 Na+ H2O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OH-、Ba2+ Ba(OH)2+H2SO4=BaSO4↓ +2H2O 不能 五、流程题
22.碳酸钙 将Na2CO3全部除尽,避免对 NaOH检验造成干扰 Na2CO3+ 2HCl====2NaCl+H2O+CO2↑ 密封 六、计算题 23.4% 19.7 20%
24.CaCl2和MgCl2 60% 5.8% 七、探究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