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员复习资料
考试注意事项:考试中不得看纸条、书、笔记、手机等!!
一、判断
1、试验室每年至少一次内部审核 (√ )。
2、把60.25修约到个位的0.5单位,结果为60.0 (√ )。
3、全预应力梁加载循环中,若基数级大于0.60级,则取消0.6级( √ )。 4、凝结时间差是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差值 ( √ )
5、铁路工程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 0.80( √ ) 6、当有1个电弧焊接头试件强度略小于钢筋母材时,应复试( √ ) 7、饮用水可以作为混凝土拌合用水( √ )
8、泌水率是单位质量混凝土泌出水量与其用水量之比( √ ) 9、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 × )
10、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合格,28d强度未到,报告结论为合格( √ ) 11、粉煤灰中的含水量小于1%时,不会影响混凝土性能( √ ) 12、骨料公称粒径的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 )
13、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0.02mm的颗粒含量用筛析法检测( × ) 14、钢筋重量偏差精确至总质量的1%( √ )
15、砂率是砂的质量与石子质量的百分比 ( × )。 16、理论配合质量比与施工配合比质量相同( √ )
17、套筒挤压接头500个为一批,不足500个也按一批计( √ ) 18、快速砂浆棒法适用于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检验( √ )。 19、粉煤灰烧失量高则含碳量也高( √ )。
20、标准条件养护法试件采用56d龄期的混凝土,其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逐日累积温度可按1200℃.d控制(√)。
二、单项
1、铁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件养护龄期,除预应力混凝土、蒸养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外,其他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龄期为( B )天。 A、28 B、56 C、14
2、初凝时间是混凝土从加水开始到贯入阻力达到( A )MPa所需要的时间。
A、3.5 B、12 C、28
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时的量水精度为( A ) mL
A.±0.5 B.±0.1 C.±0.2
4、电渣压力焊接头发生三个接头均脆性断裂焊接缝,但抗拉强度都大于该级别钢筋强度的1.0倍,则该组焊接钢筋试样应判为:( B )。 A.一次性判定合格; B.加倍取样复试; C.一次性判定不合格。 三、多项
1、法定计量单位(考以下4个)
kg、kPa、m、kN
2、砂的试验项目中,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的有( AB )。 A. 堆积密度 B、人工砂坚固性 C.泥块含量 D.紧密密度
试验员复习资料
3、关于Evd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落锤质量10kg,最大冲击力7.07kN,冲击持续时间18±2ms; B、荷载板直径为:30cm, 板厚25mm; C、是一种动态平板载荷试验;
D、检测参数名称为:动态变形模量,计量单位为:MPa。
4、下列水泥质量指标中,当( CDEF )中任意一项不符合标 准规定时,则判
为水泥不合格品。
A.细度 B.碱含量 C.强度 D.安定性 E.凝结时间 F.化学指标
5、拌合用水中不溶物含量主要是水中的 ( AB )。
A、泥土 B、悬浮物 C、硫酸盐
6、梁体静载试验应采用如下标准( AB )。
A.TB/T2092—2003 B.(铁科技[2004]120号 C.铁科技〔2005〕101号 7、下列数据中属于两位有效数字的是(ABC) A、0.32 B、0.032 C、0.0032 D、0.320
8、雷氏夹用玻璃板( AB )。 A.重量80g B.厚度4-5mm
9、影响泵送砼因素(ABCD)
A.流动性;B.粘聚性;C.保水性;D.泌水性;
10、外加剂检验采用60L搅拌机,搅拌机拌合量不能少于20L,不大于45L,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出机后人工翻拌2-3次
四、填空:
1、浆体比分3档
2、钢筋进场时必检项目屈服强度、极限强度、 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
3、TB10424新增试验项目气泡间距系数、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混凝土三氧化硫计算、氯离子扩散系数、
4、水泥抗压强度带模养护温度( 20±1 )℃,湿度≥90%,拆模时间(24±2) 5、锚具试验项目:外观、硬度、锚固性能、探伤、锚板强度
6、铁路制梁用两级配碎石5-10mm、10-20mm,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储存
7、对于标准条件养护法试件采用56d龄期的混凝土,其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逐日累积温度可按1200℃d控制。
8、评价土的级配指标有(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前者的定义式为(Cu=d60/d10 ),后者的定义式为(Cc=d30/(d60*d10)
9、钢绞线的拉伸试验包括: (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整根钢绞线的最大力)和( 最大力总伸长率 ) 10、钢材力学检测环境温度:一般要求在( 10-35 )℃范围内进行,严格要求在为( 23±5 )℃范围内进行
11、外加剂取样数量不少于( 0.2 )t水泥所需用的外加剂量 。
2
试验员复习资料
1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有( 工作性 )、( 耐久性 )、 ( 强度 )、 ( 经济性 )。
13、压力表应采用防振型,其精度等级应不低于( 0.4 )级,最小刻度值应不大于( 0.2 )MPa,表盘量程就在工作最大油压的( 1.25-2.0)倍之间。
14、三个混凝土试件测定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 15% )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15、TB要求钢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 )个接头为一批,不足( 200 )个也按一批计。
16、砼弹性模量试验:加荷至基准应力0.5MPa,初始荷载是11.25kN,恒载60s,并在以后的30s内记录变形 17、碱活性骨料的三个条件:①骨料必须具有碱活性②胶凝材料有足够的碱存在③有一定的水存在
18、TB10424有6种环境类别: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盐类结晶破坏环境、冻融破坏环境、磨蚀环境
六、计算
1、某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为272:90: 90:745:1076:155:4.5(水泥:粉煤灰:矿粉: 砂:碎石:水:外加剂),水泥碱含量为0.53%,氯离子含量为0.02%;粉煤灰碱含量为0.68%,氯离子含量为0.002%;矿渣粉碱含量为0.011%,氯离子含量为0.004%;砂氯离子含量为0.001%;碎石氯离子含量为0.001%;水碱含量为450mg/L,氯离子含量为0.011%;外加剂的碱含量为4.5%,氯离子含量为0.04%。○1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总碱量及总氯离子含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2评定是否符合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条件。(5分)
解:总碱量=272×0.53%+90×0.68%×1/6+90×0.011%×1/2+155×0.045%+4.5×4.5%=1.82kg﹤3 kg/m3(规定值)。
总氯离子含量=272×0.02%+90×0.002%+90×0.004%+745×0.001%+1076×0.001%+155×0.011%+4.5×0.04%=0.097 kg/m3
总氯离子含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 0.097/452 ×100%=0.02%﹤0.06%(规定值)。
合格
2、一组HRB335带肋钢筋试件,其直径为20mm,经拉伸试验后得两根拉力试件的屈服载荷值、极限载荷值和试件断后标距长度列下表。试计算该组钢筋试件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伸长率?其冷弯试验用弯心应为多少mm?冷弯时两支辊间距应为多少mm?(5分)
屈服载荷试件编号 (kN) 1 2 120 118 (MPa) 380 375 (kN) 185 184 (MPa) 590 585 (mm) 122 121 (%) 22 22 屈服强度极限载荷极限强度断后标距伸长率答: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伸长率列于表中,冷弯试验用弯心应为60mm冷弯时两支辊间距应为108mm.
试验员复习资料
计算屈强比:
3、某砂样筛分结果如下,其中大于10mm的颗粒含量为0%:试计算此样的细度模数:(样品质量500g) (4分) 筛孔(mm) 筛余(g) 1 2 分计1(%) 累计1(%) 分计2(%) 累计2(%) 细度模数
没有 3、一组水泥胶砂试件的28天抗压强度值为50.2 MPa 、47.8 MPa、50.4 MPa、 47.6 MPa 、51.2 MPa、58.6MPa,抗折强度分别为7.4 MPa、7.6 MPa、8.8 MPa问该组水泥胶砂试件的28天强度是否符合42.5强度等级要求? (5分) 解:
1).抗压强度平均=(50.2+47.8+50.4+47.6+51.2+58.6)÷6= 51.0 (MPa) ∵ 100×(58.6-51.0)/51.0=14.9 % >平均值1 0%;
100×(47.8-51.0)/51.0=-6.3 %<平均值1 0%; ∴舍去58.6MPa,取余下5个值平均值为: 即: (50.2+47.8+50.4+47.6+51.2)/5=49.4(MPa) 2)抗折强度平均=(7.4 +7.6+8.8)/3 =7.9(MPa)
100* (8.8-7.9)/ 7.9=11.4 % >10% 取余下2个试件的平均值。 即:(7.4 +7.6)/2=7.5(MPa)
答:该组水泥胶砂28天抗压、抗折强度符合42.5水泥标准要求。
4.75 25.5 25.2 2.36 38.3 35.3 1.18 93.5 112.5 0.60 115.2 123.2 0.30 112.7 104.7 0.15 112.2 98.2 <0.15 4.8 5.1 5.1 5.0 5.0 7.7 12.8 7.1 12.1 18.7 31.5 22.5 34.6 23.0 54.5 24.6 59.2 22.5 77.0 22.4 99.4 19.6 99.7 20.9 80.1 μf1= 2.63, μf2= 2.74 平均μf= 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