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可行性研究
(一)国外先进经验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斯(Myles Mace)教授被认为是创业教育的先驱者。他早在1947
年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课程,被学界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美国失业率逐渐上升的状况,政府以各种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大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就业。随着电子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创业的必备条件大大简化,这就为美国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时期,所有参加美国大学排名的大学均已开设了创业课程,有的大学甚至还将其设置为全校的必修课程。到2005年为止,美国共有1600多个学院开设了2200 门关于创业的课程,成立了100多个有关创业的研究中心,积累了超过4.4亿的基金资助(其中75%是1987年后资助的)。美国的创业课程体系融合了未来创业所需要的“创业遗传代码”和有关创业的社会知识,由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五个部分构成。学校设置专门的机构为师生创业提供方便条件,如创业种子基金、创业实践基地等。美国的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商业计划大赛(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计划大赛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每年都有5,6家新的企业从麻省理工学院的“5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中诞生,美国表现最优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微软就是比尔·盖茨当初作为创业者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著名高科技大公司。二是校内让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创业体验。以百森创业教育中心为代表,他们为本科学生设计的“新生管理体验”课中,新生班级被分成若干个创业小组,学校为每个小组准备3000美元的原始资金,每个小组自行制订创业计划,年终进行结算。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三是整合校外资源,组织创业交流会,激发创业灵感。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百森商学院的杰出创业家协会每年都邀请一些公司总裁等成功创业人士与高校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和经营理念,甚至与学生结成小组,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直接提供咨询与指导。
美国创业教育以课程体系为基础,搭建创业竞赛、实践、孵化项目与环境,以“校企结
合”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源指导学生创业。这些经验已经逐步为国内高校所采用与践行,取得了初步成绩。而美国创业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将创业文化传播给了每一名大学生,为他
们注入“创业遗传代码”。尽管国内高校大规模开设创业学专业的基础还不具备,但是以“第二课堂”、“校企实践”以及“创业孵化器”等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的条件还是完全具备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实践环节、实践课程以及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二)行业创业前景
自金融危机之后,互联网经济逐步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借助互联网络,经济主体的生
产、交换、分配、消费模式不断地创新与改变,并且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这种新经济模式。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连续两年创新高,分别在2008、2009年达到3.1万亿元及3.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购物交易额分别达到1257亿元及2586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05.8%。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收入规模为224亿元人民币,较2008年同比增长176.5%。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还不断创造出各种新兴市场,诸如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据统计,2009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用户规模达到159.7万,较2008年增长187.0%;实物交易规模达到5.3亿元,同比增长248.7%。上述列举的增长率数据大多为三位数增长,是非常罕见的繁荣景象。更可贵的是,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电子商务催生着新的创业浪潮。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
子商务网站数量井喷达到20700家。电子商务也成为2010年最能够吸引风险投资的行业,新的商业模式也层出不穷。大学生借助电子商务创业致富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其中比较著名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创业率连续3年高达11%,全院学生一年兼职创业所得超过2500万元。诚然,个体经营模式必然会随着行业发展逐步向企业经营模式转化。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十年,麦考林、当当网的赴美上市,淘宝B2C商城的开张都印证着这一规律。未来的电子商务创业不再是简单的网商个体户模式,而更依赖于公司化经营。从行业发展的前景出发,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业团队与人才;从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培养与孵化创业团队是最符合学科交叉优势的模式。这两者是完全契合的。
(三)学科资源整合
对于应用型院校及职业类院校,尽管受到自身科研能力的限制,但在学科交叉方面与科
研类院校相比是没有太大差别的。落实好创业教育,必须将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建设创业实践孵化基地,达到各资源的最大契合度。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个学科交叉的产物,是由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和法律等多学科所组成,并为其他各类学科的“研产销”转化提供重要渠道。以此作为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建立实践孵化基地,培养创业团队,能够将所有学科资源一举盘活。电子商务创业中的生产环节,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理工科的产学
研成果进行市场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选择校外厂商来填补;而公司运营、市场营销、平台建设、体验创新等都是文科类专业学生创业实践的优势环节。
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践孵化基地倡导 “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创业过程中修炼就业能
力”,根据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学科发展特点,实现多学科交叉、多层次参与、学科资源有效整合的创业实践孵化模式。其具备如下特色: 1. 文理兼容,多学科交叉,各得其所
2. 倡导团队创业模式,以交叉专业背景的学生群体(4-5人)为管理层,创业导师为监事
的创业企业架构
3. 鼓励多种层次学生共同参与,以高年级学生创业训练,低年级学生就业训练构建多层次
参与形式
4. 采用“5C”(CEO、COO、CIO、CMO、CFO)创业核心角色定位(性格与能力测试)与培
养,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行业认知、运营技巧、企业经营辅导
5. 挑选适合学生创业的优质项目类别,提升创业成功率;基于产业链或产业群孵化创业项
目,以期产生企业集群效应
6. 建立校企服务接口,集中提供注册服务、IT服务、税收服务、金融服务,有效降低成本 7. 搭建企业家沙龙,锻炼学生创业领袖气质,植入“创业遗传代码”,为学生提供社会人
际资源。
8. 关注创业团队人员离校管理,以一人全职创业、多人兼职创业的模式保障创业团队的延
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践孵化基地吸收了国外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立足于创业前景巨大的行业,并有效结合高校现有学科资源对创业基地、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创业项目、创业辅导、创业服务等进行设计。对于应用型院校、职业类院校,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三、教育思想凝练
(一)在创业过程中修炼就业能力
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背景类似,我国也是在遭遇社会失业问题后才开
始重视创业教育,其本质诉求还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所谓“创业带动就业”,从社会效用的层面来看创业企业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从而解决失业问题;从职业教育的层面来看创业过程中的大量经营实务和社会化历练会帮助学生形成宝贵的职业经验,成为就业竞争力,从而提升就业率。从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来说,后者更为可行和紧迫。
然而并不是所有创业阶段都能够帮助学生修炼就业能力,这取决于创业的深度和广度。
如创业大赛仅仅只关注商业计划阶段,使学生得不到实际运营过程的历练;企业经营模拟是在封闭环境下进行企业经营决策,决策之后的实施都被省略,也很难让学生获得实务处理的经验。要解决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就必须寻找一种创业门槛低,实务性强的创业项目来实际运营,使得创业过程中不断强化实际能力和经验的积累。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践孵化基地选择电子商务作为切入点也正是这一目的。
(二)“5C”创业团队角色定位与能力训练
实践证明,创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创业核心团队的凝聚与协作。国内有不少非常成功的
创业团队的案例,如梁建章、沈南鹏、范明、季琦的携程旅游网创业团队,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的腾讯创业团队,以及马云的18人创业团队,李彦宏的七剑客等等。他们都是互联网创业的成功者,也用事实证明团队创业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践孵化基地将以创业团队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根
据大多数创业团队初期存在的老板即员工的情况,为每一个创业团队设置4-5位核心成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角色定位进行创业能力训练,以形成创业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中的角色定位就是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营销官(CMO)、首席运营官(COO)和首席信息官(CIO),简称“5C”。
“5C”的形成一方面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结果:CFO主要来自财务会计专业、CMO
主要来自市场营销专业、COO主要来自企业管理专业、CIO主要来自信息管理或电子商务专业,CEO则可遴选任一专业具备领袖气质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初创企业本身岗位需求的结果。正可谓一举两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