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利用矛盾分析法浅析网络时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5:12: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南 开 大 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论文

题目:利用矛盾分析法浅析网络时代

学 号: 2120151511

姓名: 张午辉 年 级: 2015级硕士 专业: MTI(英语口译)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利用矛盾分析法浅析网络时代

摘要: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适用于对各类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随着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目前的一大趋势,而这一趋势既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我们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目前网络时代的现状,着手解决其中的问题,从而让网络为时代的发展持续助力。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网络时代;利弊

1.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内涵以及方法论

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就是要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在具体的社会科学现象研究中,就是要将社会中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以矛盾的眼光看待。以追求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探求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它的具体要求和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以矛盾双方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为前提的。在采用矛盾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时,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将同一性和斗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1.2 矛盾分析法是矛盾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构成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3矛盾分析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研究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要从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分析问题,既要在诸多矛盾关系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统一、渗透、转化,又要在复杂的矛盾中把握二者的差异、排斥甚至对立,全面的研究矛盾双方的复杂关系。同时,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它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并把它贯穿于矛盾的分析的始终,需要主次分明、区别对待。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时,特别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坚持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阵地。

2. 网络时代的矛盾现状和分析 2.1 信息交流全球化引发的矛盾

2.1.1信息交流全球化与网民隐私

当今时代下,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因此受到广泛的推崇与使用。网络上浩瀚的信息,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的各个方面,在信息范围上也早已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思路。这种信息全球化让我们能真正做到眼观八方,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来说都是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而交流全球化则让我们摒弃以往效率低下,受时间地理空间等限制的通讯方式,能够获取实时的沟通,这种交流方式上的极大变革无疑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极大提升,也能让我们的朋友圈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 但我们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所以必须要意识到信息交流全球化所引发的矛盾,并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今,为了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网民都不得不进行注册。而这些注册信息内包括网民的一系列私人信息,引发了社会一些人对隐私的担忧。其他的一些应用则可能会读取用户电脑的硬盘。奇虎公司360软件与腾讯QQ发生的一系列争端与诉讼,就是其中最好的一个例证。在“3Q大战”中,360声称通过检测发现QQ聊天软件未经用户许可,偷偷扫面用户硬盘。而后,腾讯公司在用户登录QQ时提示用户在QQ与360安全软件之间二选一。这场争端才让网民意识到快捷通讯的代价原来是自己隐私的泄露以及自主权的丧失。很多网民甚至自发在法庭外拉出“我的电脑我做主”的横幅表示示威。 因此,我们如果想要享受信息全球化带来的丰富信息的同时,就不得不面临隐私暴露的风险。由于网民只能关注到自己使用信息和通讯软件的方便快捷,而并不了解其背后的技术操纵,因此网络开发服务商等多重利益集团对网民的控制则一直被大众忽视。网络开发服务商等多重利益集团与网民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互惠互利的关系,而是某种意义上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它们各种霸王条款、捆绑服务等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获取网民重要的私人信息。

2.1.2信息交流全球化与国家以及网民安全 从国家层面分析,通过网络知晓别国的实时动态能进各个国家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根据各国情况相应调整相关的方案与政策,做好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然而,由于矛盾的普遍性,信息大爆炸的有利性也蕴含很多隐患和问题。例如,网络黑客,网络间谍的出现使窃听事件不断爆出,影响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与友好合作,斯诺登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从网民层面分析,网络普及面的不断扩大让受地理限制的普通民众能了解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相关成果也能给予我们对文化多样性更多的理解,同时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增强我国各个领域的创新性。因此,网络时代带来的全面的信息,以及更为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无论对于单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但是网络信息也会造成对生命安全的威胁,如最近的“魏则西事件”就引人深思。大学生魏则西罹患滑膜肉瘤,辗转多家医院,病情不见好转,最终通过百度搜索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医生号称从国外引进的疗法可“保20年”。而在接受4次治疗、话费20余万元后,仍没有效果,魏则西于4月21日去世。而涉事医院所宣传的生物免疫疗法在国外早已因为效率太低而淘汰,并且该医院声称的“与斯坦福医学院有合作”也遭到否定。这一事件将百度与该医院推向风口浪尖。 “魏则西”事件背后,就反映出这样一种现象。基于网络技术的垄断优势,网络开发服务商往往会通过网络运行基础之间的运作,利用用户对自己产品的依赖

和忠诚度,为获取更高广告竞价谋取利益而疏于管理与审查,最终提供的错误或误导性信息导致网民失去生命。

2.2 言语自由引发的矛盾 2.2.1平等与不平等

网络对社会的一个重大积极意义在于,大幅度大面积地推动了平等的进步,使得总人口中占比越来越大的网民在不小的程度上拥有了平等的平台和平等的机会。在网络社会当中,每个网民都能够在网上进行独立平等的表意。信息传递的渠道已不可能为少数人少数群体所垄断,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对于社会的平等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推进。

正如尼葛洛庞蒂所形容的那样: “正是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讯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出去。”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每一个网民都能够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帖子等各种各样的独立平等的发言平台,平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并就某个社会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而毋需依附于哪个权力中心,按照别人规定的统一口径来发声。网民与网民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交流没有门槛的限制,能够去掉财富多寡、权力高低、社会等级等种种不平等的限制,能够超越种族、宗教、年龄、性别等种种界限。 而网络时代所导致的不平等方面,首先就是网络开发服务商等对网民的控制,这使得普通网民的隐私甚至生命安全都会手网络开发服务商等的控制。另一个方面就是网络话语权的不平等。有统计显示,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拥有10 万以上粉丝的超过1. 9万个,100 万以上的超过3300 个,1000 万以上的超过200 个。有的网络“强人”甚至拥有数千万个粉丝,粉丝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这些网络强人影响之大,以至于被人称作“网络大V”。这些网络大V 们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制造舆论热点、决定舆论走向的影响力。与强势网民群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数众多的弱势网民群体成员的表现则是被动和“无声无息”。这样一个群体,虽然从人数上讲,是居于压倒优势的位置,但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网络话语权,处在网络社会等级序列中较低及最低的位置。由此可见,网络的平等和不平等的这一对矛盾是显然存在的。 2.2.2言语自由与网络暴力

拥有了言语自由,而对于某些人来讲,就会让自己像拥有了隐身的权利,为所欲为的事情也会相应出现。其中,网络暴力最为常见,也引人关注。首先表现为“人肉搜索”。所谓人肉搜索是指一些人通过百度、谷歌等常见的搜索引擎搜索与发动他人使用人工搜索相结合的方式,对某个人,尽管事后常常被证明是无辜者,及相关信息包括大量属于个人隐私的信息进行最大限度地收集,尔后予以公布,从这些信息当中得出某些结论看法。这种作法有时会带来损害当事人的个人隐私权、伤害当事人精神的弊端。“‘人肉搜索’的后果可能是当事人人格权受到侵害,也可能还有财产权受到侵害; 受害人可能由此受到精神损害与财产损失。”

网络暴力还表现在有人被栽赃陷害、恶意攻击。网络上时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某个人无端地就会被别人栽赃陷害。“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他们为非理性网络舆论推波助澜,加剧了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不仅对一些人造成了伤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网络暴力具有不确

搜索更多关于: 利用矛盾分析法浅析网络时代 的文档
利用矛盾分析法浅析网络时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jets8cfr15uqa97qs1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