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管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5:36: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行疏导,叫可顺不可激。坚持的第二个原则。

第三个原则叫慎用警力原则。

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是什么?一旦哪个地方发生了群体性事件,或者哪个问题政府感到棘手,解决不了,马上想到公安,把公安拉来,把公安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向老百姓施压,我拆房子,我干什么?警察在这里,老百姓一阻挠就说你阻碍执行公务,把老百姓抓了,这样的话激化了警民之间的矛盾。

其实在很多事件里面把警察拉上去的话,特别是公开的着装的警察拉到现场的话对处置事件其实是不利的,比方说一个事情老百姓本身就在一个企业里面比方说劳资纠纷的一个事件,他想把工资要回来,警察公开的出现,只能是把矛头从劳资纠纷引向老百姓和警察的,和政府之间的对抗。

所以按照公安部的一些规定,他讲了要慎用警力,他有一句话叫做对尚未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群体性行为,不得动用警力直接处置,不得使用警械和采取强制性措施。 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你可以派警察过去秘密得摸摸情况是可以的,但不能公开的穿警服去对抗,因为他还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你把警察拉上去,他也没有违法,警察去了也做不什么事情,反而会激化矛盾。

那么慎用警力表现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调动警力的规定上,按照公安部的规定,调动警力的话要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据我了解是目前是这样规定的,50人以下是县级公安机关可以调动,50人到200人由地市公安机关负责,200人以上的由省级公安机关批准, 所以调动警力的话需要上级公安机关批准,这也体现了这个慎用的原则,慎用还包括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就是说能不使用强制措施的尽量不使用,能不抓住人的就尽量不要抓,能不使用催烟弹、防爆枪尽量不要使用,更不要使用致命的武器。

我们公安机关还有规定,一线民警不得携带武器到现场。这些都体现一个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武器警械的原则,我们要慎重,因为你面对的人民群众,你面对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你必须要采取疏导化解,而不是强行镇压的方法,敌我矛盾不一样,我们大部分事情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是第三个原则。 第四个原则叫要依法果断处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讲,由于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事件,所以我们尽量的要采用疏导化解的方法,去教育、对话、谈判去解决它,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并不是每一个事件都是可以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的。有些事件对方要价很高,根本不存在这个谈判的可能性;有些事件本身是违法了,甚至是犯罪了,不存在谈判的余地。所以我们并不是说每个事件只能通过疏导化解去解决,我们要一旦有必要我们还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果断的加以处置。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应当依法果断处置呢?按照公安部的规定有四种情况,要采取强行处置措施:

第一种情况是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把党政机关的门也封了,甚至拿一把锁把你大门也锁了,进出的车辆被堵,砸你的玻璃窗,甚至冲到党政机关里面影响正常的办公次序这些;第二类是卧轨拦车阻碍交通,包括国道线、省道线、铁路,特别是卧轨拦车,拦铁路,这个一定要制止,如果你不及时制止,就有可能导致一连串的问题,甚至会引发列车相撞等等一些重大的安全,这是不能允许的;第三个骚乱;第四个打砸抢烧。

那么这些行为至少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他抓起来,处理他是没问题。你不及时处置的话,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按照公安部的规定,在这么四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应当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给予平息。这是我们要讲的四个原则。

那么第二个讲讲怎么来具体处置。那么要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话,大致的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叫做统一领导、统一行动。

对于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特别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事件,参与处置的力量来自于政府机关的各个方面。有县政府的,有各个业务局的,有警察,有社会上街道的,有各种各样的人员,那么这么多人员,全部到了现场之后,怎么来分工,怎么负责指挥给他们任务,这是我们当前一个解决不是太好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现场往往比较混乱,到了现场各部门的人都到了,但是不能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处置,那这个跟我们统一领导、统一行动做到不好有关系。

那么怎么样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行动呢?我想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每个事件的处置都要成立处置的指挥部,那么这个处置的指挥部谁来当总指挥呢,按照我们前面讲的当地党政负责的原则,应该是谁啊?应该由党政领导担任处置的总指挥。那么这个总指挥可以在现场,也可以在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或者某个地方政府机关也有一些指挥部,指挥机构,在这里可以,也可以在现场,也可以不在现场。

那么在现场还有有一个负责现场指挥的一个机构,这个一般由公安机关来负责组建,我们把称为现场指挥部。那么现场指挥部的总指挥由公安机关的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

那么现场总指挥和处置总指挥是什么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公安机关的现场指挥部听命于我们政府部门成立的处置指挥部,他们给我们公安机关发指令,公安机关请示汇报向党政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处置指挥部来汇报。

处置的决策只能出自于一个口,出至于谁呢,出至于党政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处置部。公安机关这个担任领导的现场指挥部负责收集现场的情况,负责执行指挥部下达的指挥命令,所有的现场参与处置的警力要听公安机关的,其他的一些人员要在党政领导下,负责各自的工作,相互协调。

所以现场不能一片混乱,要有一个中心,现场的中心就是公安机关的现场指挥部,处置的中心就是党政机关的处置指挥部,这是一定要坚持的。所以第一个要有统一领导和统一行动。

第二个措施叫做管制现场,控制局势。当一个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我们首先要想到的就是要控制的事态的加剧和扩大,把整个事情控制在现有的状态下,不能继续让它蔓延和扩大,具体来讲这里有几个管理措施,我们可以采用:

一个我们可以在现场实行交通管制,现场管制。

通过我们的警力,在现场周边设立警戒线,划定警戒区,用我们警力把无关人员管制在现场以外,对于人员做到只出不进,尽量减少在事件中心现场的人数,包括车辆。

第二个作为公安机关来讲,对于一些聚众械斗,球迷械斗这些事件,我们要组织优势警力把双方给分隔开,我们称为“穿插分离冲突群体”。有人员受伤的,要进行及时的救助,防止人员生命出现危险,这是一个。

那么对于那些有可能受到冲击的目标,像党政机关、电视台、报社等等,它所指向的目标,有可能受到冲击的话,我们要组织优势警力进行守护,防止重点目标受到闹事人员的冲击。

所以通过现场管制措施,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把事件的影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地域上的,不能让它继续扩大,无关人员把它减少。我们前面讲过的瓮安事件,它刚开始的时候发生的时候游行的时候只有几十个人,到后来随着游行队伍经过一个村庄,经过了沿街以后,无关人员不断不断得卷入事件,一下子从几十个人发展到县政府门口的时候已经有几千人了,围观者上万。

所以我们要做到的一旦获知发生事件之后,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把交通管制、把现场管制,把事情给控制住,不让它继续蔓延扩大,不让无关人员不断卷入现场,这是我们要做

到的,第二个。

第三个措施叫调查了解事件概况,提出处置的决策。

作为政府机关在获取事件发生的信息之后,应该立即布置公关机关等等有关责任部门,迅速围绕事件进行调查,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搞清楚。我想重点要了解的有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事件的起因,为什么他们要闹;第二个这些人的动机目地是什么,他们到底是想干什么,他们针对的对象是谁?是政府机关还是一个企业,还是其他什么,这第二个; 要了解的第三个是成员的来源、核心人员的组成。这些人是哪里来的,这些人里面哪一些是在里面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在里面挑头的,组织者是谁,这些人的背景情况怎么样;要了解第四个事件规模,有多少人,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上万个?规模怎么样?这些人的情绪状态怎么样,是比较平和的还是比较激动的,还是丧失理智的。

这些我们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要了解清楚,那么作为公安机关来讲,要了解这些问题,相对是比较简单的,应该能在几分钟之内或者一二十分钟之内,就可以搞清楚,这个可以交给公安机关去了解。那么这些信息得来之后作为党政机关来讲,他就要负责决策,这个事情根据了解掌握到的情况,到底应该怎么来处理。

我前面讲过,这个决策是谁做出的,应该是党委政府来做出的。那么我也要知道,党委政府的一些人员,特别是市长、市委书记他本身并不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家,有时候一个事件出来之后让他拿主意,我看很难,那么这个决策应该怎么来决策呢?我想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那么谁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业人员,毫无疑问是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有处置类似事件的经验,而且根据这些经验总结了一些预案,我们称为分类预案。比方说非法游行怎么办,他有分类预案,冲击党政机关怎么办,他有他的预案。这些预案是对原来发生事件一个很好的总结,他已经都有了,预案都有了。

公安机关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可能我们了解的情况主要靠公安机关去了解,所以公安机关对这个事件的事实情况把握是比较好的,而且公安机关通过他的工作,也对下一步的发展,他也有所了解,他了解可能的发展动向。所以处置的最初的方案,我想可以交给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根据他的经验,根据他的了解,提出一个方案来。当然这个方案只是建议方案,党政机关拿着公安机关提供的处置预案来进行决策,这样这个基础就在了。

那么公安机关定了这个预案之后,可能派人来汇报,他可能讲这个预案怎么弄,这个预案有什么好处,这个预案有什么问题,他都分析给大家听了,那么我们党政机关站在他的高度,他站得比公安机关高,考虑问题要比公安机关远,他来综合得考虑这个方案,党委政府可以全盘采纳这个预案,认为这个不错,可以,可行就这么做。也可以部分修改这个方案,认为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的,还可以修改,也可以全盘否定,可以,这个权利在党委政府那里,那么最初的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的方案,应该由公安机关拿出来,这是决策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第四个处置的方法就是主导舆论导向,进行宣传教育。那么现在宣传教育舆论导向有比较多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掌握的媒体,利用我们现场印好的一些宣传资料来宣传。

那么宣传的方法我想主要有那么几种:

第一种就是现场法制宣传教育。由公安机关负责,在现场向闹事人员进行法治教育,让他们自觉得守法,行为不要违法,利用现场的宣传车,也可以印刷一些宣传品,印刷一些布告通告之类的,这些做宣传。

第二个现在非常重要的,引导舆论的,网络阵地的控制与引导。

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现在数码相机也很普及,录音笔啊MP3录音的装置也很多,所以在现场往往很多人在现场拍很多的照片,那么拍完照片以后回到家里往网上一传,然后按

他的理解,加上一些他的理解,有一些可能根本就是夸大其词的,不实的,甚至是谣言,那么我们要通过我们网监部门对网络阵地进行控制,对于一些比较过分的,我们可以删除,有些比较温和的,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掌握的一些信息,发布一些引导性、正面的信息,澄清一些疑点 ,这样的话进行引导,你一概删也不行,要做些必要的引导,引导舆论的走向。

第三个对于一些比较大的事件,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事件,还要派人深入群众,进行宣传。那派什么样的人去,我想两类人员非常合适。

第一类就是各级机关的领导,局长,县长,他和群众面对面的进行宣传工作,这个效果比一般的民警或一般的政府人员效果要好。因为你是代表着是党委政府,代表着某一个机关,老百姓都认识你,你的威望比较好,老百姓相信你,党委政府的领导面临着这样的效果肯定比一般的机关人员效果要好。

第二种人员也很重要,叫本地籍的工作人员,什么意思呢,比方说这个村里的人闹事,我们把从这个村里出去的干部,乡干部、县城的,或者派出所的啊都叫回去,有这些本地籍的民警,或者本地籍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因为这个人是从本地出去的,所以老百姓对这个人比较了解,所以由他去做工作的话,容易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这样他去做工作效果比一个生面孔去做效果肯定要好。

宣传第四个方法,就利用各种组织要加强对核心人员的影响,因为我们现在社会很多人都是属于某一个组织的,某一个单位,某一个公司,或者某个政府机关。我们在对这些核心人员在调查掌握之后,可以利用单位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找他谈,找他谈心,让他保持理性,保持克制,让他通过合法、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不要采取过激的方法。

所以对目前来看,通过各种组织对核心人员施加影响效果也是非常好的,特别对核心人员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宣传的问题,舆论引导的问题,特别通过舆论引导,特别很多事件发生之后,社会上的谗言是非常多的。

比方东阳事件,那天我们准备了一辆救护车,那天正好还有一个殡仪馆的车,从这里经过,两个车都拉了警报,特别救护车拉了警报,那老百姓就说了有两个老太太挡在警察的车前面,不让他们进,或者警察得到指令之后,开车开过去了,把一个老太太压死了,一个老太太压伤了,压死的一个马上送殡仪馆,殡仪馆的车也看到了,还有一个送医院了,一死一伤,其实这都是谣言,那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掌握的新闻媒体,把这些谣言把它消除掉,这样呢可以回归事件的本来面目,减少一些对政府的负面的不实的谣传,这是第四个措施。

第五个措施是直接对话,解决、解释有关问题,我前面已经讲过了,老百姓闹事,并不是想和政府机关作对,他绝大部分都是想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闹事无非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事件动不动就把路堵了。

交通事故人撞死了,抬尸上路,目地是什么,解决这个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医院里面,医疗事故,然后也抬尸,目地是什么是要解决医疗纠纷;环境污染问题,把这个厂砸了,把这个路堵了,目地是什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企业劳资纠纷,看看在里面解决不了,后来出来就把路堵了,解决是什么,看看是堵路,解决的是劳资纠纷问题。

所以老百姓现在通过闹事,只是把它看做一个解决问题的手段,闹一下,你来了。不闹,不来,政府机关不理他,他闹一下就来了,所以老百姓闹事无非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了解到假如说这个事件是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那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在公安机关等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下进行对话。

那对话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作为,对话肯定是双方或者三方,那么参与对话的人员要注意一个,要有决策权的领导到现场参与对话,比方说由环境污染引发的,对方来的肯定是一个厂长、总经理或者董事长,你环保局肯定来一方,老百姓来一方。那你来的这个人,必须要能够拍板,能够对话的,你来一个副厂长,谈了没用,副厂长不能取得老百姓

搜索更多关于: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管理 的文档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jkdj7qnnb9acj39pwa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