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读与略读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5:32: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精读与略读》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与略读两种读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侧重点是介绍略读。讲述了略读的意义,怎样进行略读,略读应该注意些什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对精读讲得较为简略,但很精当。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依据 这是一篇自渎课文,我准备用一课时教完。根据课程标准所要求完成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 讲述略读的意义及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掌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三)? ?、教学重点和确定的依据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略读的方法。因为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该节课的主要目标。 二、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精读与略读》是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自学讨论法组织教学,其中还穿插运用提要法,圈点划注法。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的表达、概括、分析能力。三 三、说学情、学法 本班是个总体学习水平不高,两极分化明显的班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找、划、分析、概括的学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有所收获,我安排了如下几步: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掌握两种读书方法。 (谈话引入主要想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提醒学生课文的类型,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 2.板书:精读与略读 说明??所代表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这一程序,意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着重学习“略读”部分 1.为什么还需要具备略读能力呢?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2.略读有什么作用?画出关键词句。 (“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 3.怎样进行略读呢?小组讨论。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1)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2)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为什么? (4)怎样做才取得略读的最佳效果? (设计这一步,主要让学生明白具有略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学习略读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叫给了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四)、小结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文内容谈。 2.从好词佳句方面谈。 (通过小结交流可让学生加深对略读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摘抄能力。) (五)、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设计这一步,主要想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能否学以致用,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最后的总结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七、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课外延伸可巩固学生刚学的读书方法,使之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12.精读和略读 结合起来 读书效果最佳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我的板书就体现了这一点。

搜索更多关于: 精读与略读说课稿 的文档
精读与略读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jlfu0a3ra7dd7c92wq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