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高一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
球》教案
课题名称 学科 设计者 体育与健康 徐诗清 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授课班级 所属学校 高一 授课时数 晋江市首峰中学 1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教材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保健》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 福建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本节(课)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1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2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重点:运球--准确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1)教学重点、难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双手胸前传(2)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分析学习者特征,依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据教学内容确定的; 准确性快速能力。 难点:运球--上下肢协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力。 整。 教学难点 教学环境设计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首峰中学高中部男生,共四十人。学生来自全市各个初中校,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依据“经验之塔”P42,确认有助于教学) 知识点 学习 媒体 编 号 目标 类型 1 运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 图片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G 所 得 结 论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2 图片 E F 2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演示—讲解;B.设疑—演示—讨论;C.讲解—演示—概括;D.讲解—演示—举例;E.演示—提问—讲解;F.演示—讨论—总结;G.边演示、边讲解;H. 边演示、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乡土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组织学生领取器材 (一)开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始部分(2’) 体育委员整队、点名等 学生集合 (二)准1、播放音乐、慢跑、小配乐游戏:小渔网(4’) 录音机 备部分渔网游戏。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8’) 2、组织学生拿球,引导集中,精神振奋,同时 学生运球。 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 3、播放音乐、示范球操 配乐游戏“小渔网”,在游戏中配上舟山民这个环节主要是活动全身的关节,起到热身的作用,又复习了运球等技术。 3
乐,运用了情景教学、乡土教学,提高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情操。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基方法演示 运球(6’):高低交替 本部分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运球,两手交替运球,(30’) 习、示范、讲解,然后学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 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 起运球等原地和行进间 的运球练习。 2、抢运球(5’):要求: 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 球”对抗练习,然后进 行分组“抢运球”对抗练习。 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3’) 4、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2’) 5、四人一球一组,行进间运球后传球、接球后运球(4’) 6、三人传接球,一人抢断球(4’) 7、连续传接球(接龙)比赛(6’) (四)结身体恢复 束部分1、放音乐 (5’) 2、口令揭示动作 3、小结 1、 配乐伸展放松操录音机 (3’) 2、 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课外练习任务 3、 收回器材(2’) 1、先模仿,再思考、提升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括能力 2、教师有效的评价可以鼓励学生练习兴趣,提升表现能力。 音乐消疲,达到自我保健作用。 4
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教学流程图 开 始 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清 点人员的的出勤 录音机播放球操音 媒体的 应 用 学生的 活 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录音机、图片 按教师指示跑出图形 运球进场、热身 1、录音机播放音乐 2、口令揭示动作 教师巡视,点出传接球的技术动作 教师讲解、示范 学、练、论、创新、表演等 教师巡视 组织小组比赛传球 教师进行判断及时评价 1、在音乐声中随教师提示完成动作,跟随音乐调整呼吸、放松身体。 2、学生自我小结。 结束 3、值日生回收器材。 形成性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体现并贴近课标。对教材敢于做创新性的整合和处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创造。图形跑的设计和练习具有新意,体育科带相关的图片到现场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极大辅助了教学过程与目标的实现。 教学反思、总结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