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语文 第14课 后赤壁赋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6:00: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感受。

D.运用对比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因“山高”而“月小”,因“水落”才有“石出”。

解析:D项,“运用对比手法”错,用的是相互映衬的手法。 答案:D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2)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答案:我有一斗酒 ,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识:认识 B.适.有孤鹤 适:正好 C.掠予舟而西.也 西:西方 D.道士顾.笑 顾:回头

解析:C项,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西飞去。 答案:C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复游于.赤壁之下 ②渔樵于.江渚之上 B.①飞鸣而过我者.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5

C.①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①以待子不时之须 .②举匏樽以相属 .

解析:B项,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地方。A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B

11.对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 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解析:C项作者的孤寂并不是因“客去”,而是因身遭贬谪的缘故,即使“客”也只是陪衬而已。

答案:C

1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6

秋 声 赋 欧阳修

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

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曰:“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科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兵:士兵 .B.乃其一气之余烈 余烈:余威 ..

C.常以肃杀而为心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D.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中:其中 .

解析:D项,中:内心,心中。 答案:D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悚然而听之 ②乃其一气之余烈 ..B.①但闻人马之行声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①其色惨淡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叩之 ..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 ②夷则为七月之律 ..

7

解析:B项都是“只是”;A项,①代词,代指声音,②助词,的;C项,①代词,它,②代词,其中的;D项,①和前面的“以”连用,译为“把……作为”,②动词,表判断,是。

答案:B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展示了秋声由远到近,由大而小的过程。

B.第二段是抒写秋声所带给人的感受。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

C.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人生而叹自然,百感交集,黯然神伤。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流露了对自然界万物的同情。

D.第四段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

解析:C项“由感慨人生而感叹自然”错,作者应是“由感叹自然而感慨人生”。 答案:C

16.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夫 秋 刑 官 也 于 时 为 阴 又 兵 象 也 于 行 为 金 是 谓 天 地 之 义 气 常 以 肃 杀 而 为 心 天 之 于 物 春 生 秋 实 故 其 在 乐 也 商 声 主 西 方 之 音 夷 则 为 七 月 之 律

答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高中语文 第14课 后赤壁赋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joiu38li081m9s40mcz3j4le87moy00jb7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