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在供应链中的位置 物流中心的性质
物流中心处理的商品种类 物流中心的经营管理规模 区域物流中心的数量 物流中心的市场需求 4、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设计
5、作业区域划分
物流中心作业区域包括物流作业区(如装卸货、入库、订单拣取、出库、发货等)、辅助作业区(除物流作业区以外的管理或行政性的辅助作业区域)、建筑外围区域(如厂区通道、停车场、对外出入大门等)
三、物流配送中心仓储系统规划设计
1.储存原则
在选择储区位置储存货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原则如下。
1)先入先出原则。即在时间安排上,先入库的货物应优先出库,这一原则是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寿命周期短的商品更为重要,如感光纸、胶卷、食品、药品等。
2)同一性原则。即把同一种货物存放在同一保管储位。
3)相关性原则。即相关性大的货物储存于相邻储位。
4)类似原则。即把类似物品储存于相距较近的储位。
5)兼容性原则。即兼容性低的货晶不可以储存在一起,以免影响货品品质,如香烟、香皂和茶叶不可储存在一起。
6)高周转优先原则。即按货物在仓库中的周转率来安排储位。周转率越高,离出口越近。
7)堆高原则。即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利用率,能用托盘堆高的货物尽量用托盘储存。
8)面对通道原则。即储存货物应正面对通道,便于识别条形码、查看标记和名称。
9)重量特性原则。即按货物重量来指派储位高低。重者置于地面或货架下层,轻者置于货架上层。
10)产品特性原则。即易燃易爆物储存于有防火设备的空间,易窃物储于加锁之处,易腐物储于冷冻之处,易污物加套储存等。
2、储存方法
合理的储存方法可以减少出人库移动距离,缩短作业时间,充分利用储存空间。一般常见的储存方法有:
1)定位储存。即使每一类货物都有固定的储位。例如:有的货物要求控制温度储存条件;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于一定高度,并满足安全标准及防火条件的储位;按照管理要求某些货物必须分开储存,例如化学原料和药品必须分开储存,重要保护物品要有专门的储位等。
这种方法易于管理,搬运时间较少,但是需要较多的储存空间。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物品。
2)随机储存。所谓随机储存是每一个货物的储位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产生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共同使用储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储区空间的利用率。但是,对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周转率高的货物可能被置于离出人口较远的储位,增加了出人库的搬运距离。
在一个运转良好的储位系统中,采用随机储存能有效地利用货架空间,减少储位。通过模拟实验,随机储存比定位储存节约35%的搬运时间,增加丁30%的储存空间。这种方法适用于空间有限,货物品种不多的情况。
3)分类储存。所谓分类储存,通常是按产品相关性、相容性、流动性,以及产品尺寸重
量等特性来分类别指派储位进行储存。
4)分类随机储存。即每一类货物有固定的存放储区,但在同类货物的储区中,每个储位的指派是随机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吸收了分类储存的长处,又可节约储位空间,提高储区利用率。
5)共同储存。当确切知道各种货物的出库时间时,使不同货物可共用相同的储位。当然,共同储存在管理上会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减少了储位空间,缩短了搬运时间,有一定合理性。
8.3.2 储存保管形式
按货物量的大小分,储存形式有大批储存、小批储存、中批储存和零星储存4种形式。
1)大批储存。即在每次进货中,有3个托盘以上的存量。大批储存均以托盘运作、地板积存或自动仓库储存。
2)中批储存是指货物有1~3个托盘的储存量,采用货架储存。
3)小批储存是指小于一个托盘的存量,以箱为拣选单位的货物,采用棚架或储物柜储存。
4)零星储存是指小于整包货物量的储存,在零星区或拣选区使用棚架储存。
按储存设备来分,有地板堆积、货架、贮物柜和自动仓库储存4种。
1)地板堆积法。即用地板直接支撑储存货物,把货物放在托盘上,而托盘置于地板上。货物堆积排列有行列堆积和整区堆积两种。行列堆积就是在堆积的托盘之间留有一定的通道,以便于搬运托盘时畅通无阻。整区堆积是指每一行与每一列之间的托盘堆积不留通道,适用于储存大量同一产品的情况。
2)货架储存。即将货物置于货架上的储存方法。货架储存的优点是存取较为方便。货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