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模块 七
一、填空
1、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齿面磨损 和 轮齿折断 ;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
齿面点蚀 ;闭
失效形式是 齿面点蚀 和 轮齿折断 ;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式硬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2、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按
几何参数是 直径(或中心距) 。
3、对于开式齿轮传动,通常只按
数是 模数。
轮齿折断 。
弯曲疲劳 强度进行校核,这时影响齿轮强度的最主要
弯曲疲劳 强度计算。这时影响齿轮强度的主要几何参
4、一对减速齿轮传动,若保持两轮分度圆的直径不变,减少齿数并增大模数,其齿面接
触应力将 不变 。
5、一对齿轮传动,若两轮的材料、热处理方式及许用应力均相同,只是齿数不同,则齿
数多的齿轮弯曲强度
高;两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
相等 。
6、在材料、 热处理及几何参数均相同的直齿圆柱、
承载能力最高的是
斜齿圆柱和直齿圆锥三种齿轮传动中,
斜齿圆柱齿轮 传动,承载能力最低的是 直齿圆锥齿轮 传动。
7、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主要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选择。闭式齿轮传动采用油浴润滑时的
油量根据 传递功率 确定。
二、选择
1、对于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
C)。
A.轮齿疲劳折断; B.齿面磨损; C.齿面疲劳点蚀; D.齿面胶合。 2、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为(
A.轮齿疲劳折断; B.齿面磨损; C.齿面疲劳点蚀; D.齿面胶合。 3、齿轮的齿面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
B.靠近齿根处;
D)。
D)。
A.靠近齿顶处; C.节线附近的齿顶一侧; D.节线附近的齿根一侧。
B)。
4、设计一对软齿面减速齿轮传动,从等强度要求出发,选择硬度时应使( A.大、小齿轮的硬度相等;
精品文档
B .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精品文档
C.大齿轮硬度高于小齿轮硬度; 5、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F1
F2
F1
D.小齿轮用硬齿面,大齿轮用软齿面。
C)。
zl = 21 , z2 = 63 ,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 < F2;C.
F1
F2
F1
A.
>
;B. =
;D.
≤ F2。
6、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 A.先按接触强度设计,再校核弯曲强度; C.先按弯曲强度设计,再校核接触强度;
D)。
B.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D.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A)。
7、设计硬齿面齿轮传动,当直径一定,常取较少的齿数,较大的模数以( A.提高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
B.提高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
D.提高轮齿抗塑性变形能力。
C.减少加工切削量,提高生产率;
8、一对减速齿轮传动中,若保持分度圆直径
触应力将( C)。
d1 不变,而减少齿数并增大模数,其齿面接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略有减小。 9、在下面的各种方法中,(
A)不能提高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A.直径 d 不变而增大模数; B.改善材料; C.增大齿宽 b ; D.增大齿数以增大 d。
10、在下面的各种方法中,( A.直径不变增大模数
B)不能增加齿轮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
; B.齿轮负变位; C.由调质改为淬火; D.适当增加齿宽。
B)。
11、为提高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采用闭式传动
; B.增大传动的中心距;
C.模数不变,减少齿数; D.中心距不变,增大模数。
12、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不变,减小模数、增加齿数,可以( A.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B.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D.减少齿轮的塑性变形。
C)
C.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 13、在以下几种工况中,(
A)齿轮传动的齿宽系数
ψ d 可以取大些。
A.对称布置; B .不对称布置; C.悬臂布置; D.同轴式减速器布置 14、对于齿面硬度≤ 350 HBS 的齿轮传动,若大、小齿轮均采用
理方式为( C)。
A.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
精品文档
;B.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
45 钢,一般采取的热处
精品文档
C.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
;D.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C)。
15、一对圆柱齿轮,常把小齿轮的宽度做得比大齿轮宽些,是为了( A.使传动平稳 ; B.提高传动效率; C.提高小轮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D.便于安装,保证接触线长。
16、锥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按当量圆柱齿轮的公式计算,当量齿轮的齿数、模数是锥齿
轮的( B)。
A.实际齿数,大端模数;
B.当量齿数,平均模数;
C.当量齿数,大端模数; D.实际齿数,平均模数。 17、选择齿轮的精度等级时主要依据(
D)。
A.传动功率; B.载荷性质; C.使用寿命; D.圆周速度。
三、简答(参考答案从略)
1、开式和闭式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有什么不同?设计准则各是什么?其设计准则针对的
失效形式各是什么?
答: ⑴ 闭式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和轮齿的弯曲疲劳折断。当采用软齿面(齿
面硬度≤ 350HBS)时,其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相对较低。因此设计时首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条件计算,并确定齿轮主要参数和尺寸,然后再按轮齿的抗弯曲疲劳强度进行校核。当采用
硬齿面(齿面硬度> 350HBS)时,一般首先按齿轮的抗弯曲疲劳强度条件进行设计
, 确定齿轮
的模数及其主要几何参数
, 然后再校核其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⑵ 开式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磨粒磨损。通常按照抗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确定齿轮
的模数及其他参数,但考虑磨粒磨损的影响再将模数增大
10%~ 20%,无须校核接触强度。
2、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裂纹发生在危险截面轮齿的那一边?为什么?为提高轮齿抗弯曲
疲劳折断的能力,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疲劳裂纹首先发生在危险截面受拉一侧。因为交变的齿根弯曲应力超过材料的弯曲
疲劳极限应力。措施 : 首先应对轮齿进行抗弯疲劳强度计算,使齿轮必须具有足够的模数;其
次采用增大齿根过渡圆半径、降低表面粗糙度、进行齿面强化处理
( 如喷丸 ) 、减轻加工过程
中的损伤等工艺措施,提高轮齿抗疲劳折断的能力;再次应尽可能消除载荷分布不均匀的现
象,有效避免轮齿的局部折断。
精品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