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是由甲和乙生成丙,所以甲不一定是化合物,乙也不一定是单质。D.反应是由甲和乙生成丙,所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所以应选B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9.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
点燃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
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 解析:C 【解析】 【详解】
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故正确; ②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反应的速率,故错误;
③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故正确; ④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的微观过程,但能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故错误; ⑤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故错误;
⑥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2个镁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故正确; 故该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是①③⑥,故选C。 10.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错误。B、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正确;C、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D、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故选B。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A B C D A.A 解析:D 【解析】 【分析】
鉴别尿素和氯化铵 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B.B
C.C
取样后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抽丝灼烧,闻气味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D
根据常见离子的检验和物质鉴别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产生烧纸的气味,抽丝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碳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点睛】
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白色部分是苯分子,可看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B、只能说明原子真实存在,原子之间有间隔,不能知道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错误;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正确。故选B
考点:图表所表示的化学信息
13.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解析:D 【解析】 【分析】
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详解】
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
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
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
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 故选D.
14.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常温下油脂都呈液态 解析:B 【解析】
A. 葡萄糖是有机低分子化合物,错误; B.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正确;
C. 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动物油脂呈固态,错误; D、青菜中富含有维生素,错误。故选B。
15.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
B.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D.青菜中富含蛋白质
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金属氢不能导电 解析:A 【解析】 【详解】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
B.金属氢与氢气的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D.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在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A. 二、填空题
16.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 (1)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_。
(2)请列举一种石油加工后的做汽车燃料的产品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减缓二氧化碳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一条建议
(5)我们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点燃解析:碳 汽油等 CH4+2O2【解析】 【详解】
(1)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碳。
(2)石油加工后可做汽车燃料的一种产品是汽油。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H2O 温室效应植树造林等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点燃CH4+2O2
CO2+2H2O。
(4)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植树造林、不用或少用化石燃料、多利用新能源都可减缓温室效应。
(5)我们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其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17.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