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慕 幕 暮: 色 银 羡 布 夜 降临 ③辨 辩 辫:一场 论 真假难 梳 子 3、请你写出一首毛泽东诗词(4分) 4、补充词语(12分)
壮丽的(山河 ) 幽静的( 夜晚) 精致的(礼物 ) 艰巨的(任务 ) 起伏的(波浪 ) 脆弱的( 心) 柔美的( 线条) 快乐的( 节日) 幸福地(生活 ) 勇猛地(冲锋 ) 顽强地(战斗 ) 狼狈地( 逃跑) 愤怒地(神色 ) 耐心地( 解释) 热情地(接待 ) 不安地(神色 ) 打扮得(漂亮 ) 打扫得(高兴 ) 考虑得(周到 ) 描写得(细致 ) 高兴得(跳起来 ) 伤心得(落泪 ) 照顾得(周全 ) 激动得(流泪 ) 5、填写人名,通过成语引出人物的主人公(3分)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 精忠报国(岳飞 ) 闻鸡起舞( ) 铁面无私(包拯 ) 负荆请罪(廉颇 ) 完璧归赵(蔺相如 ) 6、修改病句(2分)
①老师纠正了我的错误的不正确的说法。
②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行为。
三、 阅读世界(17分) 一千张糖纸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外婆家住。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一个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的种种游戏使外婆更不安宁了,笑呀、闹啊,四合院里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们互相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呀,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来没想过。表姑又说:“你们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向我炫耀过,她有几十张美丽的糖纸。可我不喜欢糖纸,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的。世香却来了兴致:“你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你们各攒够一千张糖纸,我就给你们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我们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所稀奇,但在我的童年,表姑的许诺足使我们激动很久,那是怎样的一笔财富,那是怎样的一份快乐。
从此我和世香不再吵吵闹闹,外婆家也安静如初。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遗弃在角落里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有时候我们会追随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追个老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糖纸,这样也只能用来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嗓子让糖齁得生疼。我们还在糖果柜台边,耐心地守候带孩子来买糖吃的大人,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我们把又脏又皱的糖纸带回家,在脸盆里仔细泡干净,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我们说:“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待她不笑了才说:“表姑逗你们玩的,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安静。”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
这时,我突然觉得很累。原来大人们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突然加重了。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俩不约而同地把那精心整理过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随风飘去。
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到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了,但孩子不可以欺骗,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我已经长大成人,可是所有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吗? 1、比一比,组词语。(4分)
壁 ( ) 飘 ( ) 嫌 ( ) 骗 ( ) 碧 ( ) 瓢 ( ) 歉 ( ) 遍 ( )
13
2、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使表达的意思不变。(2分) 所有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吗?
3、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回答。(2分)
4、“表姑”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我们”又为什么攒呢?(2分)
5、文章开始说累距离“我们”很遥远,结尾说“我突然觉得很累”。你怎样理解?(2分)
6、“我俩不约而同地把那精心整理过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随风飘去。”从这句话看,她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分)
7、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3分)
四、写作天地(20分)
每个人都有过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不管它是大还是小,被人承认还是不为人知,都会感受颇深,难以忘记。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记下你的一次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写出自己的心理体验。全文不少于400字。 五、案例分析:
结合你对新课程的认识,写出对该课堂片断的评论。
师:(启发引导)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还不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得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明年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用药打死虫子。
生:还不能随便买药,要不然会伤害叶子和葫芦。 生:我使用杀虫剂。
师:看来,大家懂得的知识可真多呀。把我们的语文教学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一夸。(全班夸奖说得好的同学)
生:我会听邻居的意见或去问别人。 生:让爸爸妈妈帮忙。
师:你们在课文中受到的启发可真不小哇。 生:我用开水把虫子烫死。
(教师哗然一片,议论纷纷:那不把叶子烫熟了吗?葫芦与叶子可是有很大联系的。) 生:我会网很多七星瓢虫,放到叶子上吃蚜虫。 师:你的思想真是与众不同,夸夸他。(全班一起夸) 生:我用手捉虫子,然后踩死。 (众多学生反问:你捉得完吗?)
生:(说捉虫子的同学发言)我天天去捉,总有一天会捉完的。 生:我发明一种吸虫的机器,专门吸叶子上的蚜虫。 生:我用烂菜叶去引走蚜虫。
师:蚜虫也想美餐一顿,吃到新鲜可口的嫩叶,你的烂菜叶它感兴趣吗? 生:(摇摇头)那我用新鲜的嫩叶去引走蚜虫。 生:我重新种葫芦。
部分学生笑着说:你重新种葫芦,那叶子上又生了蚜虫怎么办呢?(说要重新种葫芦的学生耷拉着脑袋。) 师: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肯定还会想出更好的办法。 生:我专门找消灭蚜虫的书帮忙。
14
师:你真是一个肯钻研的学生呀!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50分)
一、填空(20分) 1.拼音注字(3分)
① yì běn zhanɡ jīng ② shēng jī b? b? 一 本 正 经 生 机 勃 勃 ③ ɡōng wú bú ka ④zhàn wú bú shang 攻 无 不 克 战 无 不 胜 2.填上红色字的正确读音(3分)
①脉脉 (m?) ②吮 (shǔn )吸 ③咀 (jǔ)嚼 ④称 ( chan)职 ⑤负荷 (ha ) ⑥乘 (ch?ng)车 3.汉字的笔顺一般的规则是(4分)
先__横后竖_____,从_上_到__下__,从_左_到__右__, 从__外_到_内__,从__中间___到_两边___,先_撇__后__捺_, 先__里头_后_封口_____等。
4.找出与下列词的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词,填在括号内(4分) ①热爱(偏执 ) ②团结( 勾结 ) ③亲近(巴结 ) ④修正(篡改) ⑤传播(散播) ⑥崇拜(迷信 ) ⑦爱惜( 吝惜) ⑧坚定(顽固) 5.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3分) (1)____ 流水不腐__,户枢不蠹。 (2)有朋自远方来,_不亦乐乎___ ?
(3)身无彩凤双飞翼,_心有灵犀一点通___。 6.填标点(3分)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一个小叔子( ,)十多岁(, )能打柴了( ;)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 ;)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 ,)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二、判断(30分)
1.下列成语中红色字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4分)
A. 逃之夭(yāo)夭 怡 (yí,遗留)笑天下 层(接近的)出不穷 孤陋(l?u,见闻不广) 寡闻
B. 礼尚(崇尚)往来 冠冕(miǎn,古代帝王的礼帽)堂皇 鞭长莫(不)及 党(偏袒)同伐异 C. 化险为夷(yí,平安) 荒诞不经(经典) 雷霆万钧(jūn,30斤为一钧) 亭亭玉(比喻 美丽)立
15
D. 意兴盎(yāng,洋溢)然 游日骋(chěng,放开)怀 中流砥(dǐ)柱 赞不绝(断,住)口 答_____B___________
2.选出红色词拼音全对的一项(4分)
《群英会蒋干中计》,主要写了蒋干为曹操游说江东而周瑜巧施反间计,取得胜利的故事。
A.zh?ng gàn shuō jiān B.zh?ng gàn shùi jiàn C.zh?ng gàn shuì jiàn D.zhōng gān shuì jiān 答 ___C_________
3.辩识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词性,根据提示归类(6分)
①春华秋实 ②不名一文 ③劳民伤财 ④负隅顽抗 ⑤老骥伏枥 ⑥敝帚自珍 ⑦众擎易举 ⑧投袂而起 ⑨冗词赘句
A.⑥⑨________ B.②_①_③_⑦_____ C.④⑤⑧________ 4.下列成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分)
(1) 利令智昏 (2) 犬马之劳 (3) 息事宁人 (4) 度德量力 (5) 洗耳恭听 (6) 步步为营 (7) 富国强兵 (8) 闻过则喜 (9) 天网恢恢 (10)泽被后世 (11)天理昭彰 (12)完璧归赵 (13)图穷匕现 (14)负荆请罪 (15)青出于蓝 (16)众口铄金
A.(1)(8)(7)(9) B.(11)(3)(7)(4) C.(10)(15)(12)(16) D.(5)(13)(6)(14) 答___C_________。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4分)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____B______。
6.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答_____C_____。 7.“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4分)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答_BE_____________。
语文知识部分(40分)
一、填空题(15分)(前9题每格0.5分,第10题1.5分)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