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根据学校安排拟制定相关细则现予以向全校老师征求宝贵意见,具体细则如下: (一)面向全体 (1)面向全体教师 ①面向教学老师
首先依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容量不需要求大,求细。但是要求精,要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导学案设计要去粗取精,严格按照《新课标》各学段要求设计题目,要有侧重点。题量不要求大,但要求学有所获。
其次,教学环节中各项检测与评价要合理有效。即评测的时间安排要科学、相对的时间段(一周或者一月)内的次数要适度、测试的内容要有重点和区分度。
最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扎实有效,同教研组评课要实实在在指出主讲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办法和策略;同时,对即将上公开课的老师要全组备课,群策群力反复打磨。各教研组长和蹲点领导要为主备课人积极想办法,耐心指导,实行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公开课要领导带头上示范课进而指导其他教师积极参与。
②面向生活老师
首先要求生活老师积极深入宿舍耐心细致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没有好的休息就没有好的学习。
其次生活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讲卫生习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有好的学习成绩也有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生活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宿舍楼上的图书角认真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2)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和心智特点,班主任和各课任老师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各平行班级要开展相互学习,不仅仅学习他们的方法还要学习他们好的管理经验。
其次各班级要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将学优生和学困生按一定比例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各任课老师积极引导,齐抓共管,以优带困,共同促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按1(学优生):2(中档生):3(学困生)进行优化组合。
最后各班主任要对全班学生进行通盘考虑,以优促良,以良促困;比、学、赶、帮、超。全班共同进步。
(二)注重兴趣
(1)培养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
各专业课任老师要依托我校有利的办学条件,切实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同时,依据各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各专业课的兴趣。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自由说话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信心;课堂上老师要不失时机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融入小组,融入班集体,逐步改变学生怯于发言,羞于发言的不良心态,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培养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从我校的师资配备上出发,同时也是从本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我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培养高素质的未来栋梁所做
的积极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探索。因此校本课程不仅仅要保证课时,还要在学生兴趣和爱好上给予更大的关注,让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三)因材施教
要做的因材施教首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进而进行区别对待。
(1)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时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练习“一刀切”,过难或者过容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发展。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4)评价分层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使基础薄弱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产生优越感而迷失自我。
教师要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四)减负增效
(1)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要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要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减负增效”,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恰当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给自己加压
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学技术不断更新。如多媒体的制作,软件开发等等。教学手段更是不断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创造条件。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为此,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节课。
(3)上好每一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充分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效率可言?
第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综合利用。
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适当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另一方面我认为,更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继承和创新。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的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教学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给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教学生学习科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四、树立良好的学习风尚,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有了良好的、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一批勤奋学习的学生骨干和优秀生,就可以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好好学习。相反一个学风不正,教师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只顾尖子学生,放弃对所谓”差生”的教育和辅导,结果班级秩序混乱,即使是好学生也学不下去,怎能读好书!所以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