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16:00: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 ℃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台风发生的频率很高,一般发生在6~11月,因为这里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下图表示西北太平洋(局部)热带气旋路径频率(1949~2000年)。

(1)说明图示区域热带气旋路径频率的分布特征。 (2)分析热带气旋很少向内陆地区深入的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9~11月台风威力仍然很强的原因。 (4)指出台风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

解析:第(1)题,根据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图可以判断发生的位置,多集中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内陆少。第(2)题,内陆缺少台风形成的水汽条件,且较海洋摩擦力更大。第(3)题,7~9月受太阳直射影响,水温逐渐升高,9~11月海洋降温慢,水温仍较高。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加强。第(4)题,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

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降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答案:(1)热带气旋多在15°N~20°N的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向南北两侧和陆地减少;太平洋沿海地区(菲律宾、越南东部、我国东南沿海、韩国南部、日本)为陆上多发区,向内陆迅速减少。

(2)台风登陆后,地表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水汽迅速减少,凝结产生能量减少,台风中心上升气流缺乏动力,气压迅速升高,台风强度迅速减弱、消亡。

(3)7~9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示区域附近,太阳辐射强,海水由于吸热慢,水温的变化滞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9~11月海洋仍然维持较高温度,为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此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相遇,增加了风力和降水强度。

(4)暴雨洪涝、强(狂)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kzi41rlf577xpo5846y5ap1c1kzfj00qe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