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咏喇叭 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喇叭,唢呐”比喻什么?
2.“曲儿小,腔儿大”暗指什么?
3.这首曲子的主旨。
56.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7.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作者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拒绝征召。
全诗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先用“桃花”作吟咏对象,在表现主旨上有何意义?
58.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本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反映乡村旱情的?诗歌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9.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此诗作于元丰七年,诗人贬于黄州因练副使任上。诗人醉心海裳花很久,夜深又恐“花睡”,透视出他怎样的心境?
60 晚 春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写景物使用了何种手法?运用哪些意象来表达的?细心揣摩三、四句,说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61.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结合全诗说说“生涯在镜中”一句的丰富内涵。
62.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首咏菊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人借“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3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人笔下的“柳”是比喻什么样的人?诗人“咏柳”实为“斥柳”,表达了何种思想?
哲理诗 以诗言理,自古有之,不过优秀的哲理诗说理,绝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缘景缘物而起,由景引发理性思考,其生活哲理自然流出。换言之,哲理诗中的理是和景物紧密结合的,是寓理于对事物的描写之中,或称之为形象化的说理。如王之焕《登鹳雀楼》短短四句20个字,将景、情、人、理融为一体,形象化地阐发了“登高方能望远”这一哲理,鼓舞人奋发向上。
64.观书有感 宋·朱熹
(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斗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
细读两首诗,分别体会诗句中蕴含哲理的句子。
65. 乐 游 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乐游原,长安西南,地势高,可俯视长安城。
1.诗人“驱车”是因为 ,“登古原”是为了 。
2.说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66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一、二两句从六个角度对庐山形象作粗略勾勒,却写出了庐山的
、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2.三、四句是 又是 ,诗人把观感与哲理结合起来,形象化地阐明
了 这一道理。
67.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开头两句是追叙昨夜遭受暴风骤雨的的景况,三、四句是写清晨的情景。联系全诗,试简析诗人“卷孤篷看”的心理活动。
2.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
五、边塞军旅诗
这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因唐、宋两代开边、戍边、抗敌复国的战争几乎是接连不断,所以边塞诗,军旅诗就应运而生了。唐代的边塞诗多叙写边塞将士孤独艰苦的生活情景,表现驰骋疆场杀敌效国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及他们的思乡之情。前者如王昌龄《从军行》、卢纶《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者如王之焕《凉州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北宋时代,因与北方少数民族辽和西夏的边界战争连绵,边塞诗大多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的决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南宋,这类诗则主要表现矢志抗敌复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壮志及不被重用的焦虑等,闪烁着极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作家有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如岳飞的《小重山》、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当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诗人唱出的歌大多是慷慨激昂、悲壮激越的,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如岳飞《满江红》,或借景抒情,借古述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68. 小 重 山 宋 ·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