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吴倩倩
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24期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本文主要是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上寻找有机结合的切入点,探讨了几种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40-01
小學语文课堂是学习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还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渗透式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文化传统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日常的熏陶和消化吸收,让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转化为爱国、爱民族的积极因素。 一、依托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形意进行渗透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汉字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鲜明表意特点的文字。在汉字中就具有非常浓郁的文化色彩。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学习领会的过程,在掌握汉字写法的过程中,往往更能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和体会。比如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常用汉字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对汉字来源、汉字结构和含义的教课。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写字时,可以对汉字、山、石、目、牛、羊、马、水等象形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利用图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古代汉字是如何演化为现代字的结构。再对比不同时代汉字的结构,让学生能理解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对汉字结构、形意的影响,从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写字课的教学。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字课上,学生通过学习楷体、隶书、篆书等书法的书写,也会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每个字的语言形意特点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二、依托中华传统文化的意境特点进行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历史上的道家、儒家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形成的文化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也被称为华夏文化。华夏文化具有其特有的华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