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6 18:52: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1

(供药学及药学相关专业使用)

主 编: 马宁 主 审: 朱绍雄 副主编: 魏丹丹 李娟

参 编: 王建芬 徐芳 肖志勇 肖海英 肖艳 刘卫平 吴柱 刘明

长沙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

二O一O年六月

李媛 李云贵

前 言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是依据《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版)理论教材,结合我院四年制本科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实验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由药物化学教研室整理编写而成。本教材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通过实际操作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科研与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根据教学以及学生实际能力等方面的需要,本指导在原版教材基础上增加了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教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技术,着重讲述了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二部分是实验部分,共十二个实验,实验内容包括苯丙素类、醌类、黄酮类、萜类、挥发油和生物碱等主要天然产物类别代表药物的提取、分离,鉴别原理和实验操作,其中新增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相结合的挥发油提取分离实验;新增绞股蓝总皂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别实验的设计性实验;新增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用、秦皮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鉴定、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鉴别等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本教材的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用性强,能满足四年制药学本科的实验教学,并且书后附有天然药物化学常用试剂、配制方法和常用有机溶媒的性质与回收方法,以方便读者查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使用本实验指导的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编 者

2010年6月

2

目 录

实验须知……………………………………………………………………………1 第一章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技术…………………………………………………5 第一节 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5 第二节 结晶和重结晶……………………………………………………………9 第三节 层析分离方法……………………………………………………………11 第二章 实验部分………………………………………………………………18 实验一 中草药化学成分的鉴别法………………………………………………18 实验二 薄层板的制备、活度测定及应用…………………………………………25 实验三 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别…………………………28 实验四 虎杖中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31 实验五 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别…………………………………………………36 实验六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别………………………………………40 实验七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44 实验八 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鉴别与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的制备……………48 实验九 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分离和鉴别…………………………………54 实验十 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和鉴别…………………………………………57 实验十一 粉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别……………………………………60 实验十二 绞股蓝总皂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别(设计性实验) ……………………65 附录一 中草药化学成分检出试剂配制法………………………………………67 附录二 常用有机溶媒的性质…………………………………………………74

3

实验须知

一、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特点

1.实验周期长。本实验指导中一般一个提取分离和鉴别实验需要用去8学时,时间长。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仪器、试剂尤其是提取物的妥善保管或者保存。

2.所用试剂和溶剂品种较多,用量较大,许多试剂易燃、有毒或有腐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和空气会形成爆炸混合物。许多实验需用电炉加热或进行减压操作,学生用到的热源和电器较多,因此应切实注意实验安全,严防产生触电、中毒、烫伤等意外发生,谨防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并保证实验室通风良好。 二、实验规则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此,提出下列实验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进行适当处理。

2.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排好当天计划,争取准时结束。实验过程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他数据,应立即如实记录,实验完毕后,认真总结,写好实验报告,将提取分离纯化所得单体产物包好,贴上标签(日期、样品名称、mp、重量)交给老师。

3.实验中保持安静,不许大声喧闹,不许抽烟、无故迟到和随便离开。实验台面应保持清洁,使用过的仪器及时清洗干净,存放在实验柜内,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入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下水道和窗外,以免堵塞下水道和影响环境卫生。

4.公用仪器、试剂和药品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破损仪器应填写破损报告单,注明原因。节约用水、用电和药品试剂。

5.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学生采取轮流值日,每次实验完毕,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仪器,将实验台、地面打扫干净,倒清废物缸,检查水、电和门窗是否关闭。 三、实验安全须知

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常使用甲醇、乙醇、三氯甲烷、乙醚、石油醚等易挥发、易燃、有毒的有机溶剂及易碎的玻璃仪器,若操作不慎,很容易发生事故,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外伤”、“中毒”等,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随时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回流、蒸馏时,冷凝水是否通畅,干燥管是否阻塞。若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回流,仪器装置必须与大气相通,不能密闭(如密闭加热而导致的容器内压力增加,会引起装置爆裂,特别是使用明火时,装置中的可燃液体就会

- 1 -

着火)。

2.回流或蒸馏低沸点易燃液体时,瓶内的液体体积只能装三分之二,不能使用明火加热,最好使用水浴或电热套。液体内要放几颗沸石或素烧瓷片,防止过热暴沸冲料。若在加热后发现未加入沸石,绝不能立即揭开瓶盖补放,而应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才能加入,加热途中也不得加入活性炭脱色,否则也会发生暴沸。减压蒸馏使用玻璃仪器,质量要好,最好用圆底烧瓶,防止因机械强度不够,引起爆炸。

3.蒸馏、回流易燃,易挥发,有毒液体时,仪器装置不能漏气,冷凝管流出液应用弯接管导至接受瓶中,尾气应用橡皮管通往室外或水槽里。

4.加压柱层析时, 层析柱及储液瓶机械性能要高、连接处要牢,并注意控制压力,以防装置炸裂。

5.使用电气设备(如电烘箱、电冰箱、真空泵、离心机等)及各种分析仪器时一定要弄清电路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失措,应立即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首先,要立即断绝火源(如电源、煤油炉、煤气等),并移开附近的易燃物质。少量溶剂(几mL)着火,可任其烧完。三角瓶内溶剂着火可用石棉网或湿布盖熄。小火可用湿布或黄沙盖熄,火较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灭火器材。

泡沫灭火器:内部分别装有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将筒颠倒,两种溶液立即反应生成硫酸氢钠、氢氧化铝及大量的二氧化碳。灭火器筒内压力突然增大,大量二氧化碳泡沫喷出,即可灭火。

四氯化碳灭火器:用以扑灭电器或电器附近之火,但不能在狭小和通风不良的实验室中应用,因为四氯化碳在高温时要生成剧毒的光气,此外,四氯化碳和金属钠混合也发生爆炸。使用时须连续抽动唧筒,四氯化碳即会由喷咀喷出,遇热变为气体,此气体比重比空气大,能沉下来把火焰包围住,将火扑灭。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灭火器,它的钢瓶内装有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用以扑灭有机物及电器设备的着火,使用时应注意:一手提灭火器,一手应握在喷二氧化碳喇叭筒的把手上(因喷出的二氧化碳压力骤然降低,温度也骤降,手若把在喇叭筒上易被冻伤)。

无论用何种灭火器,皆应从火的四周开始向中心扑灭。油浴和有机溶剂着火时绝不能用水浇,这样反而会使火焰蔓延开来。

若衣服着火,切勿奔跑,赶快脱下衣服或用厚的外衣包裹致熄。较严重者应躺在地上(以免火焰烧向头部)用防火毯紧紧包住,直至火熄,或打开附近的自来水开关用水冲淋熄灭。 四、试剂的使用

- 2 -

搜索更多关于: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doc  的文档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doc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li759x5bc5o77k30e8m0fvqu4yw2700pb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