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刻制铜质印刷线路板 D.海水里的钢闸门可连接电源的负极进行防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选项,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电池,二氧化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故A错误; B选项,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B正确;
C选项,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因此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刻制铜质印刷线路板,故C正确; D选项,海水里的钢闸门可连接电源的负极进行防护,这种方法叫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
硅及其化合物在常用物质中的易错点
⑴不要混淆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途: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晶体硅而不是SiO2,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的是SiO2而不是硅。
⑵不要混淆常见含硅物质的类别:
①计算机芯片的成分是晶体硅而不是SiO2。
②水晶、石英、玛瑙等主要成分是SiO2,而不是硅酸盐。 ③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也不属于硅酸盐材料。 ④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合成氨是一种人工固氮方法 C.播撒碘化银可实现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氮的固定是把游离态氮转变成化合态氮的过程,分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是一种人工固氮方法,A正确;
B. 侯氏制碱法,应用了碳酸氢钠溶解度小而结晶析出,经分离再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B正确; C. 播撒碘化银、干冰都可实现人工降雨,C正确;
D. 铁的金属性比较强,不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人类使用金属材料,铜比铁早,D错误; 答案选D。
11.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X、
B.侯氏制碱法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甲是常见温室效应气体。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在信息工业中,丙常作光导纤维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B.X、Y、Z、W四种元素中,W的原子半径最大 D.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
已知甲是常见温室效应气体,X、W为同一主族元素,X、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丙,则X为C元素、W为Si元素,甲为二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硅,x、w分别为X、W的单质,在高温条件下x碳单质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则Y为O元素,Z为金属元素,z金属单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则Z为Mg元素,综上所述,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Mg元素、W为Si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Mg元素、W为Si元素,
A. 反应①二氧化碳与镁反应、②碳与氧气反应、③碳与二氧化硅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 B.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而下以此增大,故C、O、Mg、Si四种元素中,Mg的原子半径最大,B项错误;
C. 丙为二氧化硅,在信息工业中,二氧化硅常作光导纤维材料,C项正确; D. 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项正确; 答案选B。
12.室温下,用0.100n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Ⅱ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00mL C.V?NaOH??20.0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COO?
??3D.V?NaOH??10.00mL时,醋酸溶液中cNa【答案】B 【解析】 【详解】
????c?CHCOO??c?H??c?OH?
???3A.醋酸是弱电解质,HCl是强电解质,相同浓度的醋酸和HCl溶液,醋酸的pH>盐酸的pH,所以I是滴定醋酸的曲线,故A错误;
B.pH?7时,溶液呈中性,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醋酸的体积稍微大于NaOH,所以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mL,故B正确;
C.V?NaOH??20.00mL时,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醋酸钠和NaCl,醋酸根离子水解、氯离子不水解,所以cCl???c?CHCOO?,故C错误;
??3D.V?NaOH??10.00mL时,醋酸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CH3COONa,醋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则cH???c?OH?,再结合电荷守恒得
??cNa??cCH3COO?,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酸碱中和反应等知识点,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溶液酸碱性及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3.已知一组有机物的分子式通式,按某种规律排列成下表 项序 通式 1 C2H4 2 C2H4O 3 C2H4O2 4 C3H6 5 C3H6O 6 C3H6O2 7 C4H8 …… …… ????各项物质均存在数量不等的同分异构体。其中第12项的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8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表中规律可知,3、6、9、12项符合CnH2nO2,由C原子数的变化可知,第12项为C5H10O2,属于酯类物质一定含-COOC-。 【详解】
①为甲酸丁酯时,丁基有4种,符合条件的酯有4种; ②为乙酸丙酯时,丙基有2种,符合条件的酯有2种;
B.9种
C.多于9种
D.7 种
③为丙酸乙酯只有1种;
④为丁酸甲酯时,丁酸中-COOH连接丙基,丙基有2种,符合条件的酯有2种, 属于酯类的有4+2+1+2=9种, 故选:B。
1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B.B C.C D.D
A. 乙醇能与水互溶,因此不能做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的萃取剂,故A错误;
B. 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应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故B错误; C. 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采用重结晶方法,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C错误;
D. 蒸馏利用沸点不同对互溶液体进行分离,丁醇、乙醚互溶,采用蒸馏法进行分离,利用两者沸点相差较大,故D正确; 答案:D。
15.下图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以此来解答。 【详解】
B.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相关推荐: